教育孩子的过程就像用锅煮饭那般,没有电饭煲的完美,却有更真实的生活味。
案例小故事: 委屈的妈妈
晚上六七点,基本是家家灶上烟火忙的情景。不少家长在这一天中的这一刻,还得变身撑勺达人,为家人们准备晚餐。童童妈妈就是这样一位换下职业装,转身就投入厨房的家长。忙碌了整天还要炒菜炖汤,虽然辛苦但总算一切都井井有条,只是在属于“童妈”个人战场的厨房里,女儿童童开始往厨房里钻进钻出,被童妈以“厨房危险”驱逐后,小丫头又一会说要喝水,一会说要和妈妈说悄悄话,一个小身子不断往冰箱那块靠。瞅着女儿这些个动作,童妈估计女儿是惦念着冰箱里的巧克力蛋糕了,她出声道:“晚饭马上好了,饭前你也知道不能吃零食,对吧!”
眼见被妈妈识破了自己的小算盘,童童却仍没放弃,依然懒在厨房,一脸讨好地向妈妈保证自己“就只要吃一口就好”。看着挡在自己面前,影响自己做事的女儿,妈妈顿感怒气冲头,责骂的话如灶台火一般升了起来。而女儿在“胡搅蛮缠”失败后,承受了妈妈的火气,也点燃了自己的怒火!小小人儿以高分贝的“一哭二叫三打液”在客厅摆开了阵式,也很快成功为自己招安到了一位“和事佬”来调停本次事件。
随着家庭中“和事佬”的介入,童童如愿吃上了一口巧克力蛋糕,但与此同时,妈妈的火气却是断续漫延开了!
谁家灶台无“烟火”
相信生活中有不少像童妈一样经历的家长,自己的辛苦没得到认可,好心为孩子着想,又被孩子“厌”,再加上家庭教育中时不时有些个“倒戈份子”或“好好人”,结果整得自己一肚子火,让情绪失控大爆发,而事后又常是一番隐隐的后悔和自责。
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会出现情绪失控,怒不可遏的情况一定会有,而且几乎是人就无法避免。但只要不让自己陷入以下四种 “不良的火气怪圈”,一是让愤怒之火四散漫延、二是情绪失控变成为常态、、三是生气又总是在自责内疚、四是让孩子感觉不再被爱;能将这四项控制好,相信即使教育中家长会有愤怒和情绪失控的情况出现,也并不等于结果就是破坏性的。相反,倒是那些一味在发完脾气后感到内疚,担心自己的盛怒伤害了孩子幼小心灵的家长们,去用讨好的物质弥补,或是妥协于孩子的痛哭,这样的行为更易陷在“孩子继续任性,父母继续崩溃的情绪怪圈里”。
其实,焦锅饭也能成为一种美味
焦锅饭对现在孩子来说可能陌生,但作为父母,相信还是知道,更有吃过。在没有电饭煲的那些岁月里,米饭并不都是能煮成像现如今这般莹白松软的,尤其是贴近锅底的那一层米粒,总会结出一层硬硬的、粘牙的、焦黄色的底。尝起来甚至有点苦。教育孩子的过程就像用锅煮饭那般,没有电饭煲的完美,却有更真实的生活味。想想那些煮焦的饭粒,完全可以再制成美味的吃食“锅巴”。所以,当家长再次遇到 “愤怒”来袭,可以尝试这样做:
第一步
接受自己会生气,会有情绪、会对孩子发脾气这个事实:人食五谷,总有“火气”在,不必为此内疚或者羞愧,表达出来的情绪只是为让孩子了解到你对他/她的行为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第二步
不是吼、不是骂,只是客观告诉孩子你的情感体验,让孩子明白你担心的是什么;
第三步
不要发了脾气没下文,更不要用“冷冻技术”来处理情绪伤口。建议在大家情绪平缓时,明确告诉孩子,你的期待目标是什么,让孩子有机会思考和引导去找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
人非圣贤,如果实在没有控制住情绪,并已造成了“情绪伤口”,记得要在事后(最好当天)的“冷静期”,和孩子解释一下你动怒的原因,让孩子明白这不代表不爱他/她,只是对他/她的错误行为不满;在坚持是非原则下,尝试为情绪失控说“对不起”,邀请孩子共同商量一些应对同类情绪事件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