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科技和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我们的世界正在出现更多的声音,他们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关上,我们正在失去宁静。
《追寻寂静》一书的作者乔治·普罗尼克警告说,寂静空间的消失会危及大脑达到主动反思状态的能力。他说:“探索总是始于寂静。无论是动物悄悄追踪猎物,还是思想家解答一个问题,探寻的起点都是寂静。”纽约作家加布里埃尔·博伊兰总结了不断暴露在声音中的危害:“大脑活动、思考的巅峰出现在声音之间的短暂停顿中。这个时候,我们会同时处理以前的声音,并预期接下来的声音。如果声音永远不断,大脑活动就会趋于一条直线。”换句话说就是,生活在持续不断的声音中,大脑会变迟钝。
一个星期内,有多少次我们误解了别人(或孩子)的话?有多少次我们看到一个人(或孩子)还没有说完要说的话,就被打断了?
正念聆听,能够增强一种重要的情商技能——即准确聆听他人(孩子),不打断、不急于得出结论。
聚焦于对方说的话,我们才能够全神贯注,并能够充分理解他人的言语,而不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或对未来的主观预测而早早地做出判断。
强化听知觉也有助于我们的孩子减少被动的反应。通过聆听,他们会逐渐感受到语言的馈赠,明白语调中的差异。
所以,正念聆听的能力,对于家长和孩子都大有裨益。
以下练习和孩子一起做,有助于加强聆听能力。
聆听游戏
收集几件家居物品,用它们发出声音。你可以用铅笔敲击墙面、弄皱纸张发出声音、用勺子敲击水壶或者几枚硬币发出彼此撞击的声音。把这些物品放在一个盒子里,不要让孩子们看到是什么。
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注意听你弄出来的声音。从箱子里取出一件物品,用它发出声音,然后把它藏起来。问一问孩子,他们觉得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用箱子里的每一件物品重复以上过程。问一问孩子们以下几个问题:
-
闭着眼睛时你是不是听得更清楚?
-
你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声音上吗?
-
有什么东西妨碍到你听声音吗?
现在轮到他们去找发出声音的物体了。享受并分享这些体验,一定有趣极了。用不同的物品、各种声音反复练习,尽量有创意,声音尽量轻一些。
空气中的声音
在户外选择一个地方,和孩子们一起坐下来。每个人都闭上眼睛,试着注意周围所有的声音,时间为两分钟。时间到了,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以下几个问题:
-
当你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是否能听到比平时更多的声音?
-
你是否注意到***声音变大了,然后又变轻柔了?
-
***声音是否有头有尾?
你要告诉孩子们,这些声音始终都存在,只是我们从来没有注意过它们,只有当我们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才能听到。对于年龄大些的孩子,你可以与他们探讨正念聆听这个概念,以及它对于朋友、老师、家人等建立良好关系有怎样的帮助。
听音乐
选择一首由几种乐器演奏的音乐,播放其中的一部分。问孩子们是否能分辨出其中不同的乐器。里面有鼓吗?有钢琴吗?有吉他吗?还能听到什么乐器?然后选择另一首音乐。有时音乐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它让你感到快乐吗?悲伤吗?或者让你想翩翩起舞吗?
回声
让你的孩子对你说些什么,你仔细地听着,然后把你听到的重复给他。反过来再做一次:在你说话的时候,让孩子仔细聆听,然后重复你说的话。轮换着练习几次,交替使用长短句。然后问一问孩子有什么样的感受。困难还是容易?是什么帮助他保持专心的聆听?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叫做《听孩子们说》(Kids:Listen to them)的电视节目。在录制节目时,几十个年龄10-15岁的孩子与我和一名录影师一起相处了一天。我们聊他们的恐惧和希望,在几个小时的交流中,涌现了许多美好的事情。一个男孩提到父母的离婚以及这件事对他产生的困扰。其他孩子也谈到了类似的经历,对于这段时期如何坚持上学,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形成了一个分享团体,互相提供安慰和支持。
在短暂的休息时间,我问孩子们是否相信我们的所想与我们的所感不尽相同。
好像一缕阳光照进了房间,所有的孩子突然变得倍受鼓舞,因为有人能理解他们正在经历什么。他们的坦诚与率真让我疑惑,为什么没有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沟通的机会,或一个能让他们坦诚交流的媒介。作为父母,我们的日程总是安排得满满的,找不出时间坐下来问一问孩子们的感受或让他们知道我们想聆听他们的诉说。在电视节目录制结束时,孩子们围拢过来,我们拥抱在一起,依依不舍。“我们还能再做这个节目吗?”他们恳求着。我多么希望能够继续,但至少我们拥有那一天的记忆——我们跳舞、欢笑、痛哭、聆听彼此,心与心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