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形成了一种歪风。
而现在可怕的是很多家庭没有给孩子树立规矩,只有鼓励,没有惩罚。
孩子说不得,骂不得,批评不得。
这样的孩子走入现实的社会,怎么去适应呢?
还有一种是教育方式的快乐论。
觉得孩子不要学东西,就开开心心玩就好。
有两个场景我一直很难忘记。
一个是当年我读大学,暑假的时候辅导小表妹功课时。
周六目送她去学才艺的时候。
看着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个子,背着大大的书包就出去了。
我那时就经常想啊,大人太狠心了。
以后我做了爸爸,一定要对儿子松一点。
如今我做了爸爸,在学习上对儿子很严格。
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经历。
我知道,父母当初的狠心,会在你今后走的路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还有一个场景是去年到一个亲戚家。
她住在一个比较偏避的城乡结合部。
那里的房租便宜,还能种菜,生活成本低。
刚一到那,就有一群孩子凑了过来。
有几个孩子手里拿着作业本,一边跑着一边又停下来划几下。
还有几个小姑娘甚至爬到了窗台上,蹿上蹿下。
刚好是周六,这些孩子真的很开心地玩着。
这样的画面感觉很美好。
亲戚指着自己的一双儿女说,只要孩子们开心就好,没去学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毕业了就找一份活干。
我们这些人还能有什么好的盼头,读了大学出来,也是打工。
好好玩几年吧,今后还要吃苦。
如今很多人讨论阶层的固结如何可怕。
其实最可怕的是观念的固结。
而这却是希望的火种。
像亲戚这样的人还太多。
这么多年了,自己放弃了希望,而且把这种失望的情绪又投射到了子女的身上。一代又一代这样过下去。
有人说,中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大学生,的确如此。
但是永远缺重视学习和知识的人。
这几年,我做阅读推广,发现越是发达的省区,比如江苏、广东,北上广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地方的父母越重视孩子的阅读。
当地有绘本馆的就会去绘本馆借阅,没有的话,就会经常去图书馆。
而这些地区的父母为孩子购书的比例也要大。
一个是经济发达,有好的消费能力。
但最主要的还是见识和观念不同。
从北京学区房一次次刷爆全国人民的眼球就能看出,中国精英阶层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
要知道普通人是不敢奢望去北京抢学位的。
现实如此,可还是有很多的父母,没有重视起来。
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命运。
记得我们以前读高中。
进去的时候就按照分数划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
然后好的老师都安排在重点班。
这样普通班的学生更加觉得失望。他们会觉得是被放弃的一群人,最后高考成绩一出来,有些普通班只能考上一两个。
当然如今教育部门对这种现象三令五申的禁止。
大家都在呼吁着教育的公平。
可是这种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唯一能体现公平的地方就是家庭教育。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为孩子提供的家庭氛围,学习环境,教育资源。
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如今一考定成败的教育中脱颖而出。
父母的态度和见识,决定着孩子的命运。
用心的父母,会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及人与事,见闻更广、更多。
一日又一日的累积,优秀成为了一种习惯。
机遇来的时候,往往就能抓住机遇的尾巴。
要知,快乐从来不是绝对的。
可还是有太多的父母片面地相信“快乐就好”。
前几天给大家推荐了一款经典的德国逻辑狗思维训练系统。
这个已经在全球很多国家实际的使用,很多父母也给孩子用过,效果得到了认证和肯定。
有一位妈妈就跟我说,这样的东西会让孩子很累。
不符合自己的教育理念。
因为她觉得孩子的童年应该快乐地玩,不要去学这些东西。
我尊重她的想法,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说自己的对,别人的就错。
我只是提供一些体验范本进行分析。
我也一直提倡给孩子快乐和自由。
可这有底线,也有一个上限。
底线是学习不能放松,上限是不能占用孩子玩的时间。
而且这个自由和快乐,我更加重视心灵上的自由和快乐。
读懂孩子,支持孩子,不控制不打击,这些心理层面的东西更值得我们深思。
而在学习上,必须让孩子知道学习本身是一件辛苦的事。
当然,在每个阶段我们要给予适当地学习量,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感受。
孩子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有很多的时间都在玩着,学习着。
他们乐呵呵地把一扇门打开又关上,打开又关上。
在研究那个活页是怎么工作的。
他们看着绘本,听着故事,小小的眼睛放着光,人早就融进了绘本当中。
这也是在学习。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呵护,也需要各种好的体验来刺激大脑的发育。
跟孩子玩点思维游戏,每天玩几页,乐呵呵地玩着。
挺好的,没有一点不快乐啊。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精英阶层的孩子不要费多大的功夫就能获取成功。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不经过一番脱胎换骨,在社会竞争中很难突围。
怎么办?
唯有一个办法是古今通用的:努力学习。
这四个字很多人挂在嘴边,没往心里去。
很多人甚至想都没想过,也许想一下,发现孩子没变化,然后就没算了。
其实这四个字不仅仅是给孩子的,是给父母的一种鞭策。
父母本身努力,做好榜样,引导孩子有这股子努力的劲儿。
就不会读高中时觉得学业辛苦就去泡网吧,混社会。
也不会读了大学就是玩几年游戏,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当孩子在读书的时候,获得学业上的优势。
工作后凭借真才实学,保持这种优势,才能获得竞争的相对优势。
这条路很难走,却是普通人唯一的出路。
很多人回头一看,都会喟叹自己当年为何没有坚持,为何做了这个选择?
有运气的因素,但更多是见识和观念所碍。
在孩子小的时候,只知道让孩子“快乐”,其结果往往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待成年后,他们遇事则退,不敢担当,因为吃不起苦。
年少时的所谓的“快乐”在成年后变成了“痛苦”。其实,往往是父母当年埋下的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的座右铭,送给每一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