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进步慢的孩子,究竟差在哪?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5-03 10:03:03编辑:米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早上坐公交车的时候,旁边座位的奶奶一直在大声的教小孙女加减法。“2和哪个数字组合起来是9”,“2和哪个数字组合起来是7”,“3和哪个数字组合起来是8”……

小女孩回答的很慢,而且经常出错。奶奶的也越来越不耐烦。

后来奶奶一边很生气的重复同样的问题,一边用很嫌弃的声音骂孩子“心里想啥呢,笨死得了”,“人家别人都会,你别念书了”,“死脑瓜骨”。

小姑娘带着哭腔吐出一个个她心里面猜出的数字。

看不下去,跟孩子奶奶说,孩子还小,可能不懂题目的意思。再耐心教教就都会了。

奶奶则回了一句“不是那块儿学习的料,怎么耐心也白搭”,还特意看了孩子一眼,似乎是在故意说给孩子听。

看着孩子怯生生的,委屈又不敢哭的样子,真是有点不忍心。

记得之前看过全国著名班主任郑学志老师的一篇经验介绍,他早年的时候,曾在某个职业中学教语文。

那所职业中学的孩子们学习热情很低,甚至很多孩子在初中,都被老师和家长视为是“破铜烂铁”。只是希望孩子们在职业学习里混到毕业就好。

郑老师接手班级,跟孩子们说这两节课写作文。孩子们就一片反对声。喊着说不会写。

郑老师把标准降低,问孩子们写一段话可不可以。孩子们还是喊着写不来。

后来郑老师又降低标准,让孩子们两节课只写一句话就行。

孩子们就笑,认为老师太好糊弄了。

等孩子们把一句话写完,郑老师就把每句话都在课堂上朗读。不通顺的句子,当场要求重写;通顺的句子,就大声表扬;写的好的,就眉飞色舞的评价。一节课下来,孩子们都特别高兴。

郑老师告诉孩子们,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一段话很精彩,就是成功的。还给孩子们分析杂志上吸引人的文章,跟孩子们讨论里面哪句话句话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孩子们认同了老师的说法之后,畏难情绪也就消失了。之后学作文的“哲、理、情、趣”和修辞,也就渐入佳境。有几个孩子的作文,甚至在省级杂志上发表。

郑老师讲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其实也值得我们很多父母思考。

教育孩子这件事本身,无可指摘。可是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温柔的呵护,还需要耐心的等待。

我们成年人最应该做的,不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打压孩子,给孩子贴上“笨蛋”“不开窍”这样的标签,而是帮助孩子,去掌握学习的要领,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教育界有句名言:“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和教学。”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美国享有极高声誉的小学老师,Marva女士。

Marva女士出生于1936年,父亲是非裔,母亲是印第安人。并且出生地是一个黑人聚居的小镇子。

在种族歧视盛行的年代,Marva的父母一直都在鼓励和支持她。所以Marva接受了教育,并成为了一名黑人聚集的贫民窟的教师。

Marva所面对的教学困境不难想象,酒精、暴力、毒品都在孩子们中蔓延,孩子们十几岁就会离开学校,拉帮结派,与犯罪和毒品相伴。

Marva女士执教过程中,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告诉孩子们,他们都有各自的天赋,将来都会有出息。

她给孩子们读故事书,训练孩子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不厌其烦的关心每一个学生,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做得更好。

并且她还会观察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们的不同学习程度和阅读能力,给孩子们留不同的作业,推荐不同的书目。

面对爱捣乱、犯错误的孩子,Marva也从不用恶毒的话侮辱,而是给孩子们“有益”的惩罚。

比如有一次,有个男生踢(kick)了另一个孩子,她就让那个男生去查kick的词源,然后向全班小朋友汇报。

她发现有个女生在课堂上嚼口香糖,就让她去查人类嚼泡泡糖的历史,并当着小朋友的面做一次演讲。并拿出世界地图,告诉孩子们做口香糖的树主要产自哪里,以及那些国家是如何与美国做贸易的。

就是靠着极大的耐心和爱意,Marva女士创造了一个奇迹。她的学生中,极少有人犯罪。而是成为了政治家、医生、律师、商人,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做了老师。

Marva女士经常告诉孩子们“无论你是谁,生活在何处,都有权利获得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只有你用自己的才智和世界拥抱,它才会一步步向你靠近。”

Marva女士创造的奇迹也启示我们,如果一个教师都可以用无私的爱去鼓励孩子,信任孩子,激发出孩子们内心的热情。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不能宽容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呢?

前段时间有朋友转发给我一篇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的文章。周教授在文章里,回忆着自己的“笨”女儿,是如何一路走到博士的。

周教授的女儿叫球儿,从小做什么事情,都比其他孩子“笨”很多。

别的孩子都会察言观色,球儿永远浑然不觉。教她背古诗,不仅缓慢低效,而且错误百出。上小学即使在很差的学校,成绩依然平庸。

在球儿5年级时,周教授送她学了钢琴。钢琴老师很喜欢球儿,称赞球儿弹琴有“大将之风”。

周教授观察,女儿弹琴经常犯错,记谱子的能力也很差,不过记住了之后,弹的倒是很连贯。

之后球儿上初中的音乐班,文化课经常不及格。甚至经常在留级的边缘徘徊。成绩差到私立高职都考不上,只好读高中的音乐班。

因为成绩不好,球儿在学校也受到了孤立,没有什么朋友,也不受老师喜欢。

庆幸的是,球儿的音乐成绩一直不错。以音乐特长考入了不错的大学,又因为在大学期间学的课程都跟音乐有关,成绩有了较大提高。

后来球儿又考入美国很好的大学读硕士,并且顶尖音乐学校愿意提供高额奖学金,让球儿去那里读博士。

周教授通过女儿的遭遇,思考教育的目的。

他认为,“教育应给受教育者知识,这些知识应该是教导孩子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教育应该想办法造就一个人,而不是摧毁一个人,至少使他自得、使他快乐,而不是使他迷失、使他悲伤。”

其实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必然会有各自的特长和短板。

有些孩子聪颖可人,他们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应该更自信的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也有一些孩子稍显内敛迟钝,顽皮淘气,这些孩子也有权被温柔相待。没有一个孩子是应该被轻视、被放弃的。

自然界的规律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我们教育者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播种下美好和希望的种子,孩子长大后,才可能会有累累的收获。要推动孩子进步,也不能拔苗助长。

越是漫长的路,就越要慢慢的走。越是遇到困难的孩子,就越需要养育者,有一颗从容坚韧,静待花开的心。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