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医院临床心理师杜玉祯回复:
儿童对于周围环境与事件的解读方式不同于成人,也会用不同的方式因应,他们所采取的行动常较为冲动,也较具伤害性。当孩子出现让家长觉得匪夷所思或非常不同于过去的行为时,除了需尽快处理当下的问题行为,更要从孩子所处的情境中,找出问题源头。
由文中所述,“小学三年级上了资优班”似乎是个重要的时间点及事件。在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方式中,孩子在学习、人际关系、班级适应上是否碰到了困难?他是否遇到惯用方法不能处理的事吗?孩子本身的特质是善于求助或闷在心里?
家长厘清问题后,可协助孩子去了解事件或问题的本质、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相关的人事物,并看看孩子怎么去解读这些事情。过程中,透过讨论或以过去相关的生活事例,协助孩子了解事情的不同层面,让孩子看见不同角度的观点。
最后,和孩子讨论如何解决问题,讨论时要能容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解决方案(可能很危言耸听或任性,例如报复),也要试着引入较为合宜的解决方案,鼓励孩子思考各种方案可能带来的后果,再请孩子去尝试对大家都有益处的方案。
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清楚的体会到家人对于他所遭遇的事情能给予同理与支持。
透过“支持→厘清→弹性(思考与问题解决)→尝试→共同面对”,让孩子学习更合宜的问题解决技巧。事实上,这些技巧不仅用于孩子有状况时,平时在家中的互动、日常生活事件的解决等,都可试试看。一方面帮忙孩子熟悉这样的技巧,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增加问题思考与解决方案的丰富度,在遇到较为复杂的情境时,能有皆大欢喜的解决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