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用生活完成教育,孩子的独立性原来应该这样培养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5-04 13:04:10编辑:艾艾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悠悠妈带孩子越久,越觉得育儿是由贯穿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一言一行拼成的。我一直反对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对待幼儿,而提倡用生活完成教育——这句话听起来相当宽泛,其实里面包含了无数的生活细节。今天我希望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大家分享几个我生活中带孩子的实例。

1. 适时“示弱”,给孩子担当的机会

我们知道,孩子到了大约1岁半到两岁时,会经历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他们不再满足于事事被大人包办,而希望自己亲自去尝试,他们会强烈要求自己穿鞋子,自己开门,自己按电梯等等。

孩子出现这样的自我意识是好事,也是儿童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我们顺着孩子的意愿顺水推舟,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变得越来越独立,能力也在一次次练习中得到发展;而如果我们频繁打压孩子的尝试意愿,因为各种为了自己方便的理由,不给孩子尝试的自由,他们则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渐渐失去掌控感,依赖大人为自己做主,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自信心低下。

生活中父母可以顺水推舟的地方非常多,只要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会适时“示弱”,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说起来,这还很需要父母的演技呢;)

栗子1:

我们家的衣服是用脏衣篮收纳的,攒了一篮子衣服后,我就会和悠悠一起把篮子拿到地下室的洗衣房洗,从拿篮子开始,我就用撒娇的语气对悠悠说:“宝贝,妈妈两只手都用来拿篮子啦,没有手开门了,你可不可以帮妈妈开门呀?”

悠悠每次一听到我需要她的帮忙,就特别兴奋,连忙冲过来,嘴里高喊着“Ja!(Yes),妈妈我帮你开门!”

门开了后,我们一起下楼梯,悠悠又问我:“妈妈,我帮你拿篮子吧?” 其实篮子根本不重,不过既然孩子这么乐于助人,我为什么不支持她的天性呢?于是我让她抬篮子的一头,我抬另一头,我在前她在后缓慢地下楼梯……其实,她明明就是在给我帮倒忙,因为她抬着篮子走得特别慢,我每下一步都要等着她,比一个人拿篮子效率低多了。

不过,那又怎样呢?我又不赶时间,这不也是陪伴和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吗?我一边下楼一边对悠悠说:“谢谢你的帮忙,宝贝,让妈妈轻松很多!没有你的帮助,我一个人抬篮子好重,你真是妈妈的小帮手啊!” 小妞听到这里,原本已经开心的脸笑得更自豪更满足了,嘴里还重复着我的话:“Ja,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到了地下室,还没等我说话,她已经冲到我前面,帮我把灯打开,因为她知道我拿着篮子“没手了”;)又帮我把洗衣房的门打开,然后我们开始准备洗衣服,我让悠悠帮我把衣服塞进洗衣机,关上门,我调到正确的程序后,让她按一下开关按钮,哗哗哗——很快就能听到放水的声音,悠悠听到这声音,总认为是她自己启动了洗衣机,别提多骄傲。

做完后一定别忘了感谢孩子的帮忙,因为在孩子心里,能帮上大人的忙,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乐此不疲,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图中悠悠正拿着吸尘器吸烘干机上的毛

幼儿园中这种例子也是枚不胜举。某周五去接悠悠,看到孩子们正和老师们在走道里一起抬装满刚换下来的床单的篮子,老师在前,孩子在后,还时不时回头鼓励一句“Super!(做得真棒!)”。我当时清晰地看到了洋溢在悠悠脸上自豪的笑容。老师的这么一个小小举动,就能让孩子强烈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这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即使是孩子也不例外。

除此以外,幼儿园让孩子吃完饭帮忙收盘子,收拾玩具,大孩子照顾小孩子等,都是在通过给予孩子担当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信。

2. 不立刻帮忙,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

生活中,我其实是一个很懒的妈妈,具体点说,算是身体很懒,脑子很勤快那种。回国的时候,国内朋友和家人见到我带娃的方式,都惊讶得直呼:“你到底是不是亲妈啊?”

的确,我一向认为带娃时,需要一点“后妈风范”!对孩子照顾无微不至的妈妈并一定就是最好的,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孩子才能真正成长和独立。

栗子2:

我在家经常对悠悠说的是“自己想想办法哦!”,“你可以自己搞定哦!” 她想拿书架上的东西够不着,找我求助,我一边忙着手上的事,一边轻盈地对她说:“宝贝,妈妈现在切菜忙不过来,你自己想想办法吧。这个很简单,你肯定搞得定的。” 我想透过轻盈的语气,让悠悠感到妈妈对她满满的信心 ,轻盈的语气暗示了这是一件妈妈认为悠悠自己能想办法搞定的事情,根本用不着妈妈的帮忙。

果然,每次受到我的鼓舞,她都会去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不管最终能否解决,但至少她愿意尝试,愿意动脑筋。一岁多时够不着东西,她把我们家的脏衣篓翻过来扣在地上,踩在上面去够东西;有时候也拿尿不湿包、抱枕等等当垫脚的。

我不给她提示,就在一旁静静观察她:在尝试中发现和总结,哪些行得通,哪些行不通。这是孩子特别有意思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自己去试错,然后总结经验成长,我们为什么要急着给他们答案呢?那不是剥夺了孩子自己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吗?

3. 多谈判少命令,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让孩子做选择的重要性。我曾经对美国中产阶级和蓝领阶级教育方式的差异做过对比,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中产阶级多用平等与商讨的语气与孩子说话,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通过与父母谈判,拿出argument论据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经过了这种日常谈判的训练,美国中产阶级孩子日后在学校中与老师权威沟通时,展现出的沟通技巧与自信要远胜于蓝领阶级,因为大部分蓝领阶级家庭的沟通方式就是父母给出命令,孩子听从,很少有商量的余地,也不允许孩子反驳父母。

其实孩子从很小开始就有自己做决定的意愿了。有的人说孩子太小还不懂,不能什么都让他们做决定。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尽力为孩子提供做决定的机会,毕竟做决策的能力是需要有练习机会才能不断提高的。具体操作的技巧在于,有的事情明明实质上是我们在做决定,但表面上也要让孩子觉得是他们做的决定 (阴险脸)。

栗子3:

从悠悠一岁半开始,我就经常在与她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上询问她的意见,比如“今天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去幼儿园?”,“晚饭想吃什么?”,“想读哪几本绘本?”,“周末想去哪里玩?”

虽然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很强烈的想法或坚持,但是父母提这种问题本身,就是在促进孩子思考,同时也是在向孩子展现出平等相处的姿态:你是家庭的一员,我理所当然要征求和尊重你的意见。

父母只有在育儿中营造出这种平等和自由的氛围,才能激发出孩子的大胆表达和个性。

虽然孩子回答的我不一定都能够满足,但是我会用征求意见的语气向她解释原因,并提出另一种alternative的选择。“你想去农场呀?农场上个星期我们已经去过了,要不这周我们换个地方玩,妈妈给你约了邻居姐姐,我们一起去游乐场好不好?” 然后歪着脑袋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悠悠的批准。果然她看我态度这么诚恳,欣然“批准”了我的提议。

如果不希望得到我们无法实现的答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二选一。而我们要保证的是,无论孩子选择其中哪一个,都是我们能接受的。

我甚至会刻意创造一些让她做决定的场合。有段时间,悠悠特别喜欢用吸管喝牛奶,每次拿出吸管时,我都会特意提醒她自己选择颜色,并自己从袋子里抽出吸管。小妞很享受这个被人尊重的举动,她感受到了自己对人生的掌控和重要性。

有时候,在拿吸管时,悠悠会因为注意力不在这边而忘记自己挑选吸管,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替她做主,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没有事先征求她的意见就替她选择了吸管,事后她会非常生气,她觉得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冒犯,她会要求我把吸管放回去,自己再亲自重新选择一次!所以,无论何时,即使她在忙别的,我也会提醒她,要自己选择吸管了,让孩子感觉到:除非她授权给我做选择,否则我是不会轻易越权替她做选择的。

妈妈:“你为什么不能更独立点?”

孩子:“如果你给我机会,我就会更独立。”

栗子4:

生活中当然不可能事事依着孩子,但是不依着孩子就表示一定要依着大人吗?这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单选题。在依着孩子和依着大人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让双方去协商,通过谈判交换条件,最终选择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解决方案。这不是工作谈判中也最需要的技巧吗?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谈判的锻炼机会。

从幼儿园回来,悠悠说要吃一颗巧克力,眼看着晚饭就快要做好了,我没有允许她,商量着说:“马上要吃晚饭了,等晚饭吃完了再吃巧克力,好吗?” 小妞当然不乐意了,吵着要吃。我只好退一步说:“你看妈妈做的饭也是你喜欢吃的哦,你先吃饭,快快吃完我就奖励你吃两颗巧克力,好不?”

如果还不行,就再加上一句:“如果你晚饭吃得特别多,特别快的话,妈妈今晚还会多给你讲两个故事作为奖励哦!” 悠悠心情好的时候通常都会答应,因为她已经有了延迟满足的自控力。记住,当孩子按照约定做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肯定和表扬他们的成就,正面强化他们的行为,下次孩子就会更加配合了。

偶尔小妞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发脾气,一定要现在吃。谈判无法取得结果的时候,我通常不会和她硬碰硬,让自己与娃陷入权力之争。在我看来,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偶尔破个例也不是大事,我不相信孩子会因为一次饭前吃巧克力就变坏。

我平静地对悠悠说:“那你实在想吃就吃吧!这是你的事。不过爸爸妈妈要先吃饭了,我们就不等你了。” 然后开始摆餐具吃饭,和老公聊天,完全不把注意力放在小妞身上。过了一会,她觉得自己被忽略了不爽,又乖乖地爬上餐椅和我们一起用餐了。

在幼儿园,老师也极少用命令语气对孩子说话,很多无关原则的事情,比如两个孩子同时想玩同一个玩具,老师也是和孩子一起协商一个折中方案,言传身教如何用语言沟通来解决冲突,而不是诉诸武力。

所谓独立,其实是一个特别宽泛的能力。孩子的独立,并不仅仅局限于会自己穿衣吃饭如厕,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做到了这些,我们还要用心培养孩子独立担当、独立承担责任、独立做决定、独立发表见解,独立为自己维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等等一系列能力。而这些看起来很难的能力,其实都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点渗透的。教育没有捷径可走,需要的是点水穿石的耐心和磨练。

今天的例子只是我生活中与悠悠互动的一瞥,希望对大家有些许启发。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