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1周半的孩子“不理人”,是社交出了问题吗?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5-04 22:05:52编辑:琴琴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问:我的女儿一岁半了,为了锻炼他的社交能力,我经常带她去参加同龄圈组织的活动。但是我发现,他更愿意自己玩,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也是自己玩自己的,好像其他人在不在没有什么关系似的。她这样有点不合群,我很担心啊,我应该怎么教她呢?

答:孩子并不是不会交往,她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交往。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方式,在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不同的。

1岁半-6岁幼儿的社会交往,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平行游戏

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自己玩自己的,就像平行线没有交点。学步的孩子喜欢看到年龄相仿的孩子在学步,有的推着小车,有的拉着小狗,孩子各玩各的,互相保持一定的距离,玩不到一起,但也不会彼此争夺,只要看到小伙伴在就会很高兴,这种情况多见于1岁到1岁半的孩子。

2.联合游戏

1岁半-2岁的孩子,比如经常看到别的孩子玩相似的玩具,就会做出一种敲打动作,或者挥手高呼引起别人的注意,其他孩子会不约而同地跟着敲打或高呼。孩子之间出现模仿性或互补性交往行为,但他们虽然一起玩却互不干扰,熟悉以后会相互观察、模仿。

3.合作性游戏

2岁半左右的孩子们开始在一起玩,最能吸引孩子的游戏是模仿家庭生活的“过家家”。每个人拿不同的玩具做不同的事情,分工而合作。2岁后的宝宝同伴交往的回合越来越长,但主要是各自对物体的摆弄和拟作,他们是对玩具或其他物体感兴趣,而不是对同伴感兴趣,所以这个阶段还是以物体为中介的同伴交往关系。

4.角色游戏

3-4岁的孩子喜欢模仿社会活动,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如医院中有医生和护士,公共汽车上有司机和售票员,商场有售货员和顾客,理发店有理发师和客人等。一个孩子在生活中获得的经历可以通过游戏让其他孩子间接学到,孩子们在游戏中互相交流生活经历,增长见识。

5.集体游戏

4岁以上的孩子经常玩的有一边唱歌一边玩的音乐游戏,如“丢手绢”等;体育游戏如“踢毽子”“跳飞机”等;表扬性游戏如“拔萝卜”“小兔子乖乖”等。

对于一岁多的宝宝,家长不要急于或强迫孩子与他人交往,也切忌包办孩子的语言及行动,而是侧面引导提示。”家长教孩子一些常用的社交用语,如“谢谢”、“对不起”、“我们一起玩好吗”等,还可选择“过家家”、“玩沙”、“玩水”类游戏促进孩子间的交流欲望和合作意识。

这个阶段宝宝的活动应以家庭为中心逐渐向更大的范围扩展,让宝宝多参与小伙伴共同的游戏,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家长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下列方法来改善。

宝宝玩时,大人请走开

宝宝社交行为中有“强势”必然有“弱势”。孩子可以在一分钟前打架,一分钟后拥抱欢笑。父母尽可以以一颗豁达之心看待这一现象,不要以眼前“吃亏”与否来衡量宝宝结交朋友的价值。只要没有伤害身体,父母都可以做个理性的观众。

积极暗示孩子与同伴合作

家长需要通过游戏积极暗示宝宝与同伴进行合作,如:宝宝与小伙伴在活动之前,妈妈可以告诉他们“你们只有一起搭个漂亮的房子,才能得到表扬”,而不是对他们说“你们谁先搭好一个小房子,我就奖励谁”。

多为孩子创设社交环境

学习分享是宝宝尽快融入群体并与之和谐相处的法宝。傍晚带宝宝一同散步,周末带宝宝去郊外或游乐场所玩,让年龄相近的孩子互相串门,或带宝宝上亲子课等,都是改善环境的一些举措。

当然,要想让宝宝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家长自己要树立好形象,你的言传身教都在影响着宝宝。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