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全家搬来休斯顿有一年多了,我们是租的公寓,中间搬过一次家,一室一厅和两室一厅都住过。为什么总传老外带孩子轻松?从个人体会来讲,此言不虚,也思考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她们比国人舍得“浪费”,比咱会“偷懒”……
别忘了那句老话“时间就是金钱”老一辈,会为了省几度电,衣服一定要自己动手洗;会为了省几块车费,宁愿多走半小时;为省几毛钱菜钱,花好几分钟和小贩砍价;
不舍得给孩子用尿不湿;都要自己动手不考虑成品辅食……为了省下了一些金钱,浪费宝贵的时间,耗损心力……
而我们自己,受长久以来消费观的影响,也常落入类似的情境 (土豪请忽略):
为了抢团购不断刷手机;反复在淘宝比价;为了获得免费资源在网上花很多时间寻找;自己很累了不舍得找钟点工;看中的玩具、绘本、衣服,非得等搞活动……
表面上看起来是节约了真金白银,是赚了;其实也许是“亏”,未必划得来。
别忘了那句老话“时间就是金钱”,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想争取的连试都不敢试说一件我一直很遗憾的事情。以前学校里有申请去香港交流的机会,但听说那边青菜饭都要卖20一份,想想家里没钱,连打听都没有打听就放弃了。
室友们在考托考G, 我也很羡慕,但是听到报名费要几千,试都没有试,就放弃了。
以前觉得只是因为穷,后来才逐渐明白穷不是原因,根源出在消费观。
想争取的就不该连试都不试就放弃,机会怎么可能眷顾轻易放弃的人呢?
这几年,更多的认识到时间、心情都是有价值的。花钱买时间,花钱舒服,舍得为自己的身心投资,这绝不是浪费!
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往往有着深远的影响。
有了孩子之后,消费观需要重塑这一年的经历,对我的消费观也有着很大的冲击。
在国外,洗碗、洗衣服都是交给机器;而国内时候,我多少会觉得,用机器是种懒,是种浪费。
其实有了孩子后,如果花时间太多时间在做家务上,花在如何省钱上,省下的是看得见的几度电,几百的钟点工钱,透支的是看不见的体力,是心情。
动不动就吐奶,漏屎那种,方便的洗烘很关键。这样就不用担心衣服不够换,不用总惦记着啥时候出太阳。
一个人带孩子,背巾、容易收放的推车都需要,别担心价高,用的时间短,大不了回头当二手的转卖。
宝宝喜欢的玩具,绘本,想买就买,不一定非要等促销等特价,早一天用上也是价值。
一个人带孩子每顿饭只能凑合的,不妨找个钟点工。好歹有个换换手,能喘口气,吃上顿好点的饭菜,营养好奶水也好。
该开空调,开暖气的时候就大大咧咧开,夏天如果只有一间开空调,进出容易着凉,冬天屋里暖和,也就不用反复脱穿衣服。
宝宝在家久了容易烦躁,有个汽车会极大的拓展玩耍地点的选择。不用成天窝在家里,或者只能去方便的那几个地方,不用疲惫的坐公交挤地铁。
很疲劳的时候,出门做个按摩放松一下身心,不用舍不得,身体是最大的本钱。
喜欢的衣服,不一定要等打折,女人美点也会更自信。
为了价格委屈,买一个不喜欢的,可能比不买还糟。因为不买还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和资本,不要将就……
以前我会觉得,没有那么多钱啊,这么花,攒不下钱怎么办?其实,上面说的很多都是生活小细节,余额宝多了几块钱,几十块钱,甚至几千,生活不会有什么不同,不会因此富裕或者贫穷。
但对生活状态、奋斗动力的影响确是实实在在的。
我相信,当有更好的状态时,人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更有动力为开源打拼,而不是一味节流。
要认识到时间的价值,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