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小孩子喜欢屎尿屁,如果大惊小怪,后果比6岁了尿裤子更严重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5-05 19:04:12编辑:琴琴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在喆同学的几个小伙伴中,小茉莉最受妈妈们喜爱。每次聚会,大家都对这个3岁小女生的乖巧懂事、自信大方赞叹不已。可是最近,茉莉妈妈遇到了麻烦,用她自己的话说:“自茉莉出生以来,养育方面最大的挑战来了。”

“不肯坐马桶尿尿”的小茉莉

事情大约从3个月前开始。

本来已经彻底摘掉纸尿裤的小茉莉,突然不肯正常如厕,每次问她要不要小便,都摇头拒绝,但转眼就会尿湿裤子。有时眼见她憋不住夹着腿半蹲下来,嘴上却说着“不要”,等妈妈把她抱到马桶上,小内裤往往已经被尿湿了……

明明之前已经知道坐马桶小便,怎么突然间变成这样?是不是叛逆期到来,故意在和大人作对啊!

3个月以来,因为尿裤子,小茉莉没少挨训。但事情不但没有任何改观,相反,在妈妈的频繁提醒下,小茉莉对坐马桶越来越排斥。有时妈妈刚刚靠近,还没来得及问她“要不要尿尿”,她就已经大声回答“我不要”,还愤怒地命令妈妈“快走开”!

面对女儿越演愈烈的尿裤子行为,和日益暴躁的坏脾气,茉莉妈妈很焦虑:“本来大小便已经可以自己坐马桶解决,并且我准备开春就送她上小托班,谁知道现在一夜回到解放前。怎么才能让她恢复正常呢?”

我懂得她的焦虑。孩子的一些“倒退行为”总是会令妈妈抓狂,这似乎意味着,我们之前帮他养成好习惯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了。

其实,当孩子出现行为倒退,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如何让他们恢复正常,而是搞清楚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比如小茉莉,之前明明已经知道尿尿要坐马桶,现在我们要弄清楚的是,为什么她在最近几个月里有尿却不肯坐马桶,非得要憋着?

关于“肛欲期”,你了解多少?

小茉莉当然没得什么古怪毛病,她只是在学习如厕的过程中,身心发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弗洛伊德把这个阶段称为“肛欲期”。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每个人的性心理发展都会经历5个阶段——

从出生到1.5岁左右的口欲期:小宝宝通过吮吸、吞咽、咀嚼、咬等口唇活动获得满足,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对周围环境和物品的初步认知。

1.5岁左右~3岁左右的肛欲期:随着括约肌的发育,宝宝在排便过程中感受到了内急压力解除时的快感。并对此产生浓厚兴趣,喜欢通过控制排便来得到满足。

3岁左右~5、6岁的生殖器期:随着语言技能、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日趋复杂化,孩子开始能够辨识性别,并认识到两性的生理差异,进而对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好奇。

6、7岁~12岁左右的潜伏期:孩子的生活圈不断扩大,兴趣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身体,大多数孩子在此时会中止对异性的兴趣,倾向于和同性来往,其快乐主要来自游戏和学习。

12岁左右~20岁左右的生殖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孩子的兴趣开始转向异性关系的建立与满足。他们渴望摆脱父母,幻想独立,开始渐渐向具有异性拥有爱的权力的、社会化的成人角色转变。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每个人都会经历这5个阶段,不同阶段发展得顺利与否,对日后人格养成有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各阶段所释放的原始本能被合理接纳和疏导,那么会有利于这个阶段的身心健康发育。反之,如果孩子在特定阶段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满足过度,那么就会形成“心理滞留”,从而给孩子日后的身心发育造成一系列问题和障碍。

很多两三岁的孩子都像小茉莉一样,热衷于享受自己控制排便的快感。两三岁孩子在处于“Terrible Two”阶段的时候,总想彰显自我的叛逆期。孩子们对“自己能够做主”的感觉非常迷恋。当他们发现自己可以控制大小便,可想而知他们的喜悦。

小孩子还没有卫生与否的概念,只单纯为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而感到骄傲。于是,他们一次次调动自己并不成熟的括约肌,努力憋着小便或大便,同时激烈反抗大人的“上厕所”指令,结果就是——一不小心又便在裤子里了。

早在弗洛伊德时期,“父母应注意孩子的如厕训练不宜过早、过严”的理论就已为人所熟知。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是,为了尽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人对孩子如厕习惯要求很严格。当孩子频频弄脏裤子,同时还表现出对自己粪便的兴趣,大人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故意捣蛋或者贪玩忘记上厕所,轻则批评,重则打骂,一心只想让孩子尽快学会像大人一样如厕。

而孩子因为还不能充分理解“脏”是什么意思,“不讲卫生”又是什么意思,所以根本不知道大人为什么生气。明明是一件自己认为很有成就感的事,却不被大人接纳,面对大人的逼迫和责罚,孩子也许会放弃尝试,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但那些被压抑的本能,一有机会还是会释放,于是有的孩子会反反复复尿裤子直到五六岁甚至七八岁。

孩子5岁还在尿裤子,该怎么办?

有一位妈妈,她女儿5岁了,还是频繁尿裤子、尿床,为此最近半年都没上幼儿园,待在家里调整,却不见起色。

平时她口头提醒女儿去厕所,女儿不肯去,后来改定闹钟的方式,起初闹钟响了女儿会去,后来就不理会了。她问孩子去过没,女儿会撒谎说去了,实际上没过一会儿就会尿裤子。

这位妈妈焦虑到带女儿去医院做检查,结果是一切正常。令她感到惊奇的是,过年带女儿回老家那几天,忙着走亲访友,没有给孩子定时定点小便提醒,女儿反而没尿过裤子,都是主动说想尿尿,可回到家一切照旧,还是天天尿裤子。

在交流中,我慢慢知道,这是个比较严格的妈妈。女儿小时候尿裤子,她会严厉地批评。后来通过自学了儿童心理学,开始用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对待孩子,现在女儿尿裤子,她会控制情绪,尽量平静地说没关系。但她的焦虑并没有缓解:“在家我可以不在乎,也不怕麻烦,但上幼儿园怎么办?上学怎么办?别人会怎么看她?”

这种焦虑的情绪,自然会传递给女儿。

现在,绝大多数妈妈都能以平和心态面对宝宝的“口欲期”,不再一味制止宝宝用嘴巴去满足自己。但面对孩子在“肛欲期”里“屎尿不能自理”的行为,却鲜有妈妈能够平静对待——在成人眼中,这件事不仅仅是换洗衣裤那么简单,还牵涉到更为复杂的情绪与顾虑。

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孩子在“肛欲期”的表现,是因为我们认定“尿裤子是可耻的、是不被允许的,会带来羞辱和嘲笑”。这种观念来自于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经历,那时候,简直没什么事比被人数落尿床或者尿裤子更让人感到羞耻了,大家都以早早就不尿裤子为荣,而且越早越光荣。

直到今天,人们尤其是老人们聊起自家宝宝,仍然会把是否已经不尿裤子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一个孩子是不是发育得足够好。于是,就算很多妈妈都知道“肛欲期”这回事,也知道这是孩子自我认知的必经之路,但有一天它真的来了,我们还是难以端正态度去面对。

如果想帮宝贝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我们需要做一个“特立独行的妈妈”——

克服成年人的羞耻心,那对孩子来说没有意义

两三岁的宝宝不懂得什么叫讲卫生,也没有肮脏和清洁的概念,只是单纯地渴望自主控制身体,所以有憋大小便的行为,等憋不住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上厕所了。

所以,我们不要带着羞耻心去看待这件事,也别指望用“知耻而后勇”来激励孩子,打骂和羞辱并不能改变孩子生命发展的本能,只会让孩子感到迷茫、恐惧,产生自贬心理,影响孩子人格中自尊的构建。

摒弃攀比,别用焦虑绑架孩子

孩子尿裤子,除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会让大人觉得没面子。热切期望孩子能“正常大小便”,这跟成年人潜意识里攀比孩子的能力有关。

当孩子频繁尿裤子,焦虑的大人开始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然而,常常是孩子越紧张,心理压力越大,尿湿裤子的次数反而越多,“肛欲期”迟迟不肯结束,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出现停滞状态。

所以,一定不要被别人的眼光阻挠我们对孩子的接纳,我们爱孩子,肯定胜过爱自己的面子。

接纳和尊重孩子,不动声色、不过分强调

当孩子因为憋大小便不成功而弄脏裤子,他们的心情其实是沮丧、失望的。此时,只要平静温和地告诉孩子:“这没什么大不了,妈妈给你换上干净裤子。”不要说其他强调的话,比如“记住下次要去卫生间”,因为孩子很清楚自己应该去厕所,只是无法做到。

当我们反复强调“下次要去厕所”时,会强化孩子的矛盾与无助感,容易导致孩子情绪异常。茉莉妈妈觉得小茉莉的脾气没有以前好了,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孩子尿裤子的次数很频繁,可以重新给孩子穿上纸尿裤,减少孩子因反复弄脏裤子而承受的压力。

不给孩子贴标签,不让孩子觉得低人一等

千万别将孩子尿湿裤子或者大便在裤子里的事作为谈资,更要杜绝当着孩子的面议论这些。“都这么大了还尿裤子!你怎么这么笨啊!其他小朋友怎么不像你一样尿裤子呢”这类话烂在肚子里也不要说出口——孩子的大脑随时在搜集处理着周围环境所传递的信息,一旦孩子认定自己就是个容易尿裤子的小孩,那这件事就有可能深化成他的行为习惯,到那时再想修复和改正,会难上加难。

如果你的孩子明明已经可以自行大小便,却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拉尿在裤子上,请记住这并不是孩子的行为在倒退,而是孩子的生命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定给家里的老人讲清楚,不要怕孩子尿裤子,这只是孩子漫长生命中一个特殊阶段罢了。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