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一岁五个月,他天生谨慎胆小,却充满好奇心,只要熟悉后就放胆尝试,即使失败跌倒也会再站起来。若受到较大惊吓,只要大人的态度正面,也会立刻平复,继续探索。但自从学会讲“抱抱”后(加上之前生病只要有讨抱抱,我都满足他),最近只要一点惊吓或跌倒受挫,立刻含泪要抱抱,虽然只要抱几秒就没事了,但频率太高,甚至受挫第一个反应是看父母脸色,即使告诉他没关系,他还是很委屈的要抱抱。不知道这样下去算正常吗?过一段时间会不会改善?
台南上善心理治疗所临床心理师、儿童绘本作家何采谕回复:
亲密的怀抱、碰触是亲子间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传达了重视、关爱、保护、抚慰等宝贵且丰富的意念,而这纯全的亲情之爱,是健康的人终其一生恒久存有的。只是,人终究将发展为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世界有愈来愈强的好奇心,因此会逐渐走出父母的保护伞,尝试探索周遭环境。然而,有些时候虽然孩子已经能够自在的与环境互动,但仍不免有时又一溜烟的躲回父母的怀抱,让人纳闷:孩子不是已经能够独立了,怎么又退缩回来?其实,是因为孩子对于“父母的爱是否能恒久存在”还没有十足的把握。一般来说,孩子需要反复确认父母的爱不会消失,产生一定程度的信任感后,方能勇敢脱离呵护中的襁褓,尝试独立自主的探索环境。
当孩子学会使用语言来表达对爱的需求时,是一种发展成熟的表现,而我们最好的应对方式便是给予积极正向的响应。倘若我们因担心孩子过度倚赖而忽略或拒绝,不仅不能敦促孩子迈向独立,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不安的负向情绪。因为对孩子而言,这是在确认他的呼求语言与父母实际行动间连结的稳定性,唯有在一来一往间,期待的互动不落空的状况下,孩子方能安心的勇敢再出发。
然而,当孩子出现频繁的讨爱行为时,不免让人担心孩子是否会养成过度倚赖,以下列出两大因应原则供您参考:
-
正向响应不落空:诚如前述,当孩子在寻求、确认爱的时候,给予正向的回应与再保证,将能使孩子安心,确信成人对他的爱不会因为任何因素而消失或改变。这将使孩子能无后顾之忧的探索世界。
-
让情感传达的方式进化:当给予孩子身体碰触的安抚时,可同时配搭语言的响应,例如“不痛不痛”、“妈妈好爱你”、“爸爸的心肝宝贝”等,让身体碰触所产生的安抚效力逐渐类化到语言上,之后再逐步调整身体碰触与语言安抚的比例,使孩子渐渐能透过纯粹的语言响应,即获得足量的安抚效果。父母不断以同样的方法为之,最后甚至只需一个眼神,便足以让孩子感受到您对他满满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