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好久置办年货
跟着大人一起拜年
剪窗花、贴春联
硫磺味和莫名响起的鞭炮声
还有让我们欲拒还迎的压岁钱
……
慢慢长大,我们丢掉了红棉袄,也不再期待锅里的骨头汤,儿时那份过年忙前忙后、放鞭炮的快乐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今很多家庭的春节,吃一顿简单的年夜饭,发几句新春祝福,抢几个微信红包就结束了,接下来又重复着平淡的日子。
可新年明明不是这样的,我们究竟缺少了什么?
答案或许是:一种必要的仪式感。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仪式感
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仪式感”??
电影《小王子》中,小王子和小狐狸有这样一段对话: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这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小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在小狐狸看来,仪式感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它能使今时不同于往日。
心理学家表示,通过仪式,参与者的情绪会被特定的气氛所感染,会产生一些重要的心理暗示效应,引起一系列深刻的心理与行为变化。
对孩子来说,更需要仪式感。他们都喜欢过生日时戴生日帽、吹蜡烛,也相信圣诞老人能穿过烟囱来送礼物……
仪式感能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敏感,甚至它代表了一种结束与新的开始。
如果能从小培养孩子的仪式感,孩子们将从以下四方面受益:
强化角色意识
春节大扫除时,不妨让宝宝也跟着一起打扫,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既能提高孩子的劳动技能,又强化了家庭认同和角色意识。
表达情感体验
通过仪式,让孩子学会表达一些重要的情感。如果孩子平时常受仪式感的熏陶,在母亲节等一些节日里可能会给家人准备礼物,以此来表达他们的爱。
确立双方关系
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一些仪式,可以明确个体在组织中的角色、任务等。比如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员工在公司中所处的地位。
表达或寄托自身的理想、追求及信念
如升旗仪式、成年仪式,能让孩子学会表达对国家、职业、未来的一种信念与寄托,升华情感的同时,也对行为起到了鞭策的作用。
7件事培养孩子的仪式感
在春节这样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更应抓住机会,适当给孩子一些仪式感,陪孩子做几件有意义的事,让孩子学会理解时间,珍惜亲情。
制作一个家庭相册,收集美好回忆
过去一年,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都可以通过照片来回顾。和孩子翻翻以前的照片,挑一些精彩的瞬间冲洗出来,制作一本年度相册。
相册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些,比如制作电子相册或PDF文件,都能让你们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时,收获满满的幸福。
不过,小孩子不像成年人那样有鲜明的时间感,家长要多给他们讲述当时发生的故事,告诉他们这本相册的意义。
安排一个家庭清洁日,除旧布新
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忙着大扫除,不妨安排一个家庭清洁日,大人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既能让孩子学会劳动技能,还能培养责任感。
-
劳动中教教孩子简单分类:把收纳箱编号,告诉孩子玩具从哪拿出来还要再放回去;
-
家长最好边劳动边给孩子讲述,如讲讲自己小时候是怎么劳动的,增进亲子交流;
-
还可以一起整理书籍,总结这一年孩子和家长都各自读了哪些书;
-
或者收纳鞋子衣物,锻炼孩子对大小、颜色、形状等的认识。
给有需要的人送礼物,让孩子收获爱心
孩子长个儿快,很多衣服穿了一季就小了,全家人不妨每年定期整理一次闲置衣物,把不需要的捐赠出去。
或者让孩子给身边的人送小礼物。如给门卫爷爷送棉衣或福字,让孩子亲手把礼物递给对方,这样更有参与感,孩子也能从中体会到付出爱心的快乐。
举办一次文体表演活动,让孩子展示才艺
电视里的娱乐节目热闹非凡,家里也可以举办一次“我们家的春晚”,全家每个人都出一两个节目。
可以唱歌跳舞,也可以琴棋书画,还可以与孩子进行趣味运动比赛,比如龟兔赛跑、往返跑、骑单车等,既锻炼身体,又增进感情。
计划一次亲子旅行,让孩子开阔视野
年底了,孩子也放寒假了,可以趁这个机会全家人去旅行,让紧张了一年的学习工作状态得以放松。
既可以去外地的亲戚家拜年,了解当地的风俗礼仪、环境特点,锻炼孩子的认知和社交能力;也可以去名胜古迹旅游,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要在出行前让孩子参与准备工作,商议去哪儿旅行,选什么出行方式,如何安排行程等,还可以让孩子在旅行中负责一件小事,充分调动他的兴趣。
开启一个新的学习门类,年年进步
利用春节这个时机,让孩子开启一个新的学习门类,增加技艺,如唱歌、绘画、舞蹈等,让孩子感到每一年都有新收获,每一年都在进步。
每年去固定时间和地点拍全家福,留住时光
每年去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拍一张全家福,意义非凡。拍照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与交流,让他感受生命的痕迹。
与孩子一起,选择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特殊地点,一个建筑前或一棵大树下,也可以带上宠物,合影留念,守住时光。
有仪式感的新年,才有回味无穷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