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小,最好别让他接触金钱。但孩子在2-3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对金钱有意识了,也许他们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但他们知道钱可以买到任何他们喜欢的东西,比如超市里的冰淇淋、玩具汽车又或者是最新的手机。
而且,你不教,他们也很快会从别人那里知道“有钱”是什么:同学上学放学都有小车接送,同学家里给买了一套变形金刚玩具,同学身上的一件衣服上千元……然后他们就会问:“我们家有钱吗?为什么别人家比我们家有钱?”
有个小朋友家里换了新车,他就问妈妈:“为什么我们家换车了?是不是因为我们家有钱了?”对于孩子的提问,妈妈很纠结,她最后这样告诉孩子:“我们家没有钱,我们家很穷,换新车是因为爸爸工作需要。为了买车,我们家还跟别人借了一大笔钱呢。”
实际情况并不是妈妈所说的那样,妈妈这样说,一来是担心孩子会在同学面前炫富,产生攀比心理;二来是担心孩子知道“家里有钱”,会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在对孩子的金钱教育上,很多家长都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蒙蔽”孩子,在孩子面前哭穷。这种做法其实不是很好,适度的“哭穷”可以让孩子有前进的动力,但过度强调穷、强调节俭,却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一种拜金心理——吝啬。
一位妈妈平时很节俭,从不买华而不实的东西。在她生日的这天,儿子想到妈妈从来没有收到过花,于是就拿了自己的零用钱给妈妈买了几朵康乃馨,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当儿子满心欢喜地把花送给妈妈时,没想到妈妈却拉下脸:“你花钱买东西怎么不提前跟我们说呢?而且花朵摆几天就枯萎了,多不实惠,花着冤枉钱,不如买点别的。”
过分强调节俭,等于让孩子学会把钱奉为圣物,形成对金钱的不安感,不小心就成了个守财奴了。还有的家长直接跟孩子说:“我们家穷,只要你好好努力,以后就能赚大钱了。”万一孩子反问:“那我们家现在穷是因为你小时候没有好好努力吗?”这就尴尬了。
不装穷,不摆阔,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
钱不是个坏东西,我们不能避讳跟孩子谈钱,但也不能用错误的方式跟孩子谈钱,而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财商教育。
美国儿童的理财教育目标是,3-6岁的孩子能够分辨纸币和硬币,知道钱是怎么来的;7-12岁的孩子能够看价格标签、比较价格,知道通过工作赚钱,还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财手段,比如把钱存起来、计划消费以及记账等。
当孩子了解金钱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比如让他接触家庭资金是怎么运作的,让孩子参与到家庭财务决策中来;还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过程,告诉他正因为爸妈有工作才有钱可以买那么多东西。等到孩子长大一点,给他在银行开个账户,让他把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存进去,开始学习理财。这种体验能够让孩子直观地了解财富和金钱观念,比起说教有用多了。
财商教育的另一个重点是教会孩子如何科学合理地消费。父母担心孩子乱花钱,其实是因为孩子没有养成好的消费观念。我们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判断哪些消费是“需要的”,哪些消费是“想要的”。如果孩子能够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合理计划消费,父母就不需要担心他们乱花钱了。
在家庭财商教育中,我们既要告诉孩子金钱很重要,能够交换取很多东西,也要告诉孩子,有些东西是用再多的金钱也换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