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2岁之前这样做,打造全能社交宝宝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5-11 11:02:41编辑:艾艾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外向≠社交达人,内向≠不善社交

有位妈妈问我:“ 我的宝宝1岁半了,我发现她特别不喜欢人多的公共场合,比较内向。我带她到商场,有喜欢她的阿姨凑过来逗她,她都是害羞的往我身后躲。我和她爸都是内向的人,在社交方面特别不擅长,也吃过很多亏,我特别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向我们一样不会社交,所以特意给她报了早教班,希望能在小朋友多的环境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善于社交。但是,我带她上早教课,她总是哭着要往外跑,也不跟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活动,真的很没办法,不知道怎样让它变得外向一点。”

单从孩子的性格来说,内向和外向并不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很多人都有一种误区,认为性格外向的人活泼、开朗,善于表达和交际;而性格内向的人沉稳、内敛,不喜沟通和交际。其实不然,这只是我们看到的性格的外在表现形式,但这都不会影响到社交能力。不同性格的人,有自己喜欢、适合的社交方式。

所以,父母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我的孩子属于内向性格,TA会不会更难交到朋友,或者会不会影响到将来的社交能力。更没有必要试图改变孩子的性格,而逼TA去社交。这样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父母只要顺应孩子的性格特质,找到孩子社交行为的正确打开方式。

外向性格

喜欢走出去,走进人群,侃侃而谈,从而获得别人的关注,结交到朋友;

朋友数量会很多,但真正交心的朋友就那几个;

遇到问题,更喜欢求助于朋友,听听大家的看法。

如果你的孩子很外向,喜欢融入群体,父母就可以多带孩子接触更多的同龄小朋友,放手让TA尽情的去和别人互动、游戏,并分享他TA的快乐。

性格内向

喜欢别人走进来,沉稳内敛的气质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赖,结交到朋友;

虽然朋友数量不多,但也会有真正交心的朋友,友谊会非常深厚;

遇到问题,更喜欢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如果你的孩子很内向,不喜欢和一群人在一起玩,父母不必为了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而强迫他走入群体,反倒是内向的孩子更喜欢和相对固定的、熟悉的1-2个朋友一起玩,那么我们就鼓励和支持TA在小范围内去社交。

3招帮助内向孩子搞定社交

1请小朋友回家做客

对于不太善于社交或者不敢社交的孩子,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些社交氛围。比如经常邀请小朋友来家中做客。对于孩子来讲,自己家是最熟悉、最放松的场所,做为小主人,在自己家里和小朋友们打交道缩减了孩子的慢热过程,让孩子有更加安全、可控的感受,便可以安心社交了。

邀请小朋友来家做客的人数要由少到多,先邀请1个小朋友,让孩子有“一对一”和小朋友慢慢熟悉交往的过程,再到2-3个小朋友,让孩子有“一对多”和小朋友交往的经验和感觉。

2先跟熟悉的孩子玩

父母也可以多带孩子参加各种小朋友们的活动,尤其是有孩子熟悉的小伙伴参加的活动,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情景。在熟悉的小朋友的带领下,内向孩子会更快进入社交氛围,参与进去。

带孩子参与社交活动的频率要循序渐进,间隔要由长到短,不能为了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就频繁带孩子出入各种公众场合,这样会让TA更加恐惧和抵触社交。

3不强迫TA跟陌生人打招呼

不强迫孩子去主动跟人打招呼或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接纳孩子的慢热过程和畏难情绪,支持和鼓励孩子去尝试,及时鼓励和称赞孩子的每一点小进步,耐心等待孩子去成长就好。

不同年龄阶段,有趣的社交方式

有位老人对孩子的社交行为很困惑:“我孙子2岁了,挺活泼开朗的,也特别喜欢往人堆儿里凑,哪有小朋友玩他就去哪。但我不明白的是,他经常只是看着别的小朋友玩,或者别人玩别人的他玩他的。我总是鼓励他和别人一起玩,他也不动弹。我说那咱们去那边玩,他也不乐意。真不明白他怎么想的。”

其实,不是孩子不会社交,这正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社交特点。心理学家帕顿,根据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将孩子的游戏进行了阶段的划分。

0-1岁

无目的的活动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常会有一些看似无所事事的活动,比如玩自己的身体(吃手、扣脚、摇晃脑袋等),或者爬来爬去、爬上爬下,或看看听听、或盯住一点不放。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完全没有社交意识,在孩子眼里,一切都可以成为玩具。如果把两个1岁以内的宝宝放在一起,他们只会把对方看做是一个“大玩具”。

1-2岁

单独游戏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会自己玩,并不会关注到身边其他小朋友,更不会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所以在这个阶段,孩子各自关注着自己手里的玩具,各玩各的,不会跟身边的其他小朋友有任何主动交流的愿望。

2-3岁

旁观行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会注意到身边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了,并且对别人的活动产生兴趣。孩子只会看别的小朋友游戏,但自己不参加,或者有时会开口教别人怎样做,但仍旧不会参加。与之前阶段不同的时,2岁开始,孩子有了初步的社交意识,这是孩子社交能力的一个飞跃。

3-4岁

平行游戏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了社交愿望,但还是不太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参与互动。孩子会去玩别的孩子正在玩或玩过了的玩具,并且试图作同样的游戏,仍旧不和别的孩子一起游戏。 但在孩子看来,这已经是一种交往了。

4岁以上逐渐互动

4岁以上,孩子才会逐渐的能与身边小朋友互动起来进行游戏。比如从相互交换玩具,到慢慢的有组织、有团体意识的抱团活动,然后出现有规则的组织游戏。孩子的社会化活动越来越独立、丰富起来。

虽然2岁以前的宝宝还没有社交意识,但父母在孩子2岁前和孩子的互动,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未来的社交能力是有影响的。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交特点,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孩子对社交的看法,都是你告诉TA的

我曾经见过一位很严苛的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挑剔大于称赞,总是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结果他的孩子长大以后,就真的如爸爸之前对自己评价的那样,一无是处。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爸爸对孩子的挑剔和不认可,造就了这样一个孩子。

父母对于孩子的心理暗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社交能力也不例外。

“我家孩子胆小、内向,随我,特别不擅长跟别人交往”你有这样跟说过自己家孩子吗?孩子会得到这样的暗示:我就是个不擅长跟别人交往的孩子。“宝宝,出去玩一定躲大孩子、爱打人的孩子远点,别伤到你”你有这样嘱咐过孩子吗?孩子会得到这样的暗示:社交好危险,我该躲远点。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暗示或催眠,会渐渐被孩子内化为对自己的评价。正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所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通俗理解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总是说孩子社交能力差、性格不好的父母,孩子就真的会差给你看!

你对别人的态度,就是孩子对朋友的态度

有妈妈说:“我一直是鼓励孩子社交的,也会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对孩子的态度特别好,不打不骂,就希望他也能这样对待自己的朋友。可是没成想,他在跟小朋友的交往中特别凶,完全不像我平时教他那样。”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为了给孩子做好榜样,我们自己往往很注重对孩子言行的态度,并希望孩子也能温和的对待别人。这样做确实是对的,但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自己对身边人的态度,更可能被孩子模仿习得。

一个经常对身边人呼来喝去、态度生硬、情绪失控的妈妈,无论再怎么温柔可亲的对待孩子都没用,随时随地、潜移默化“熏陶”,依旧会影响到孩子对于身边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毕竟身教永远大于言传!

没有安全依恋的宝宝,社交堪忧

依恋,是孩子与其主要照料者 (一般为妈妈)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孩子与父母的互动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内化多种好的性格品质的基础。有了安全感做基础,孩子才更有勇气向外探索,尤其是对人际关系的探索。因为孩子知道,无论在探索和尝试的路上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危险,TA都能迅速转身回到妈妈的怀抱。

想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恋,第一要和孩子有亲密接触,第二要有平时的高质量陪伴,第三要鼓励孩子的探索和成长。总之就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编后语:

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如同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一样,有他自己的规律,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早一些,有的则晚一些。每个孩子也都会自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遇到问题或挫折,孩子们都有其独特的解决方式。

作为父母,我们更该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守望者,守护孩子的独特,观望孩子的发展,有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长,而不急于去给孩子铺平道路和手把手教他们去做。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