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这时候,总有孩子说“我不要盛在这个碗里“或“我不要盛在那个碗里”,然后就是大哭或很生气。这时能非常强烈地感觉到他的不愉快,而且这样的情绪在很多时候都会直接表现出来。
这时候,其他的孩子也会自然地模仿,所以每每我盛汤给孩子时,为了避免不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都问问孩子:“你要盛到这个碗里还是盛到那个碗里?”
一开始,效果很明显,孩子们都不再为倒入哪个碗而生气了。不过后来我发现,这样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虽然避免了他们当时与老师的冲突,但是会让孩子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要让菜放在哪个碗里,孩子的冲突和出现负面情绪的机会其实是增加了。
这件事情也给了我特别多的启示,那就是给孩子的选择太多,是不是会也带给孩子更多的焦虑和矛盾呢?
现在的年轻父母好像已经时时处处渗透着“给孩子多多选择机会”的想法,这也许是给孩子自由最原始的一种体现方式。而且我曾经也以为这样的环境会让孩子的个人意志力得到更好的成长,但是一段时间的观察让我发现:有时候给孩子过多选择,也会更多地制造成人与孩子间的冲突。
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空间给予的程度也一定是不一样的,尤其对小年龄的孩子来说,给他们越多的选择,也就是给了他们更多的挑战和焦虑的可能性。
其实孩子不见得就是那么时时处处的热衷于选择,成人太多不必要的提醒,会更多地刺激这个孩子将一件事情的焦点全部都集中在了“我是要这个还是要那个”,而不再是真正的关注这件事情本身。
我在给所有孩子盛汤时讲:“你要盛到这个碗里还是盛到那个碗里?”就犯了一个错误,我把一个孩子想有选择的需要泛化为所有孩子的需要,我不必要的选择问话就给了孩子不必要的暗示,使得更多的孩子关注饭菜要盛到哪个碗里,其实之前大多数的孩子都没有这样的要求。而在我给孩子提供不必要的选择时,也同样提供给了孩子更多的不满意和冲突的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我把汤直接盛给孩子。同样有孩子继续选择,也自然有孩子学着模仿,但是我们再也没有给孩子过多的选择性语言,呈现给孩子的就只是舀汤这件事情,于是,我发现结果完全不一样了。
孩子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种是孩子享受汤而不再关注碗,一种是当孩子不满意时,他自己可以自然地解决这个问题,把汤倒进自己喜欢的另一个碗里。
可见,孩子的选择冲突其实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很多时候,成人和孩子在“行不行“和”好不好”的冲突状态中,大人会呈现一种无力感,而孩子更多的也是一种无助感,我就在想是不是我们给了孩子太多不必要的选择。
孩子处在一种情绪中其实也就是在向大人寻求一种明确选择的力量和肯定,尤其是对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更多的选择确实是应该由大人来承担的。
所以我想,我们要认可的是孩子有选择的需要和作出选择的权利,但给不同年龄的孩子不同的选择空间一定是由成人来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