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儿童哮喘能不能根治?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5-27 15:07:33编辑:乐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儿童哮喘能根治吗——积极配合治疗

儿童哮喘能根治吗?这是哮喘宝宝的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了。听到自己的宝宝被诊断为哮喘,父母往往都很担心,担心哮喘病将伴随宝宝以后的人生,宝宝的生活将由彩色转为黑白。其实这些都是过度忧虑。

只要积极防治,科学治疗,方法得当,用药合理,哮喘宝宝完全可以控制在不发作或者很少发作的状态。哮喘能否完全治愈往往与患儿的起病年龄、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治疗是否及时和适当以及是否有个人及家族过敏史有关。

儿童哮喘病患者,气喘症状会随年龄而递减,至少有 1/3患儿会完全痊愈,另有1/3症状会大幅改善,而且会减少其急性发作的次数。所以,假如你的宝宝患了哮喘,大可不必过分忧虑与绝望,但一定要到规范的专科医院找专科专家诊疗,与医生好好配合,坚持执行医生的用药方案并配合一定的哮喘管理,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

儿童哮喘能根治吗

吸入疗法是治疗哮喘的首选

具有起效快、用药少、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的特点,一般分为平喘和抗炎两类。平喘药是在哮喘发作时使用,可在几分钟见效随着病情好转,改为按需使用,用得次数越少说明病人的病情越稳定。而抗炎药物即吸入激素是长期控制用药,发作时使用看不到效果,1周后才起到治疗作用。但是,它是修复气道炎症不可缺少的药物,要坚持长期使用。

目前国内市场上可得到的吸入激素品种主要有必可酮气雾剂、普米克气雾剂、辅舒酮气雾剂、普米克都保、舒利迭干粉剂(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以及普米克令舒。其中舒利迭干粉剂和信必可都保是吸入激素和吸入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具有协同抗炎和平喘作用

只有坚持定时用药,这样才可延长哮喘的缓解期,尽可能减少发作次数,即使有急性发作,也可使发作程度减轻。总之,应当使哮喘达到长期良好的控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常治才能久安。

注意:在吸入激素后,一定要记住漱口,把副作用尽量减到最小。另外,非激素类抗炎药例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顺尔宁)也有抗炎作用,对一部分哮喘患者也是有效的。

儿童哮喘能根治吗

采取脱敏治疗是根治哮喘的唯一方法

儿童哮喘能根治吗?哮喘在临床上是一个常见的难以根治、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脱敏治疗是唯一可能彻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根本性治疗方法。

通过特定的方法,把过敏原配成药剂,患者使用后能够逐渐适应过敏原,直至产生抗体。当患者再次接触该物质时,不会诱发机体的变态反应,那么过敏引起的症状也会随之消失或者显著减轻达到治疗目的。难以完全避免过敏原(如尘螨)的患儿,可以采用该法治疗,且疗效明确,副作用较少。但脱敏治疗时间较长(2~3年)

儿童越早进行脱敏治疗效果越好,基本上可以改变过敏状况,达到治愈效果。但在哮喘发作期应停止脱敏治疗,待咳喘控制后再恢复治疗。做脱敏治疗的时候,应该按照逐渐增加剂量的办法,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定,要按照这个方法逐渐的增加剂量,否则有时候会诱发哮喘,甚至诱发过敏性休克

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具有用药方便、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给药方式暖和、无须打针,更适于进行长期脱敏治疗的患者,尤其适合儿童患者

儿童哮喘能根治吗

注意:小儿哮喘使用抗生素无效

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有几个数据需要引起家长们重视。一项200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为1.97%。5岁以下儿童中,80%的哮喘开始在3岁前,3岁以下的儿童有50%会出现至少一次喘息,而现在,儿童哮喘的患病率还在增加。

哮喘其实是气道的一种慢性炎症,不少家长对“炎症”有误解,以为炎症就要用抗生素抗“炎”。实际上,哮喘的气道炎症并不是由于细菌等病原感染引起的,抗生素是没有用的,最有效的药物是吸入激素抗炎;而需要抗生素治疗的诸如肺炎等炎症,则由细菌等病原感染所致,这两者不一样。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哮喘孩子存在用药不合理的问题。有些家长说孩子咳嗽反复发作了很多次,挂盐水、用抗生素,还是不见好,其实有些孩子咳嗽是因为得了哮喘,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是无效的。

儿童哮喘能根治吗

小儿哮喘要想根治,要注意缓解期的病情发展

1.每日为宝宝定时测量肺功能,监测每天的病情变化,并记录好哮喘日记。

2.时时刻刻注意宝宝有无哮喘发作先兆,一旦出现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应及时让宝宝服药以扼制哮喘发作。

3.宝宝病情得到缓解后应继续让宝宝吸入最低有效维持量的糖皮质激素,一般情况下,轻度持续性哮喘至少需要1年,中、重度持续性哮喘则需要2~3年或者更长时间。

4.根据患病宝宝的具体情况,查找发作诱因并掌握其发作规律,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儿童哮喘能根治吗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