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的判断依据
颜色:面色、口唇、舌头、眼睛、手心、肛门等发红,舌苔、小便、鼻涕、痰等发黄;
气味:口臭、大便臭;
温度:手足心热,怕热,喜凉食干燥:唇红而干,便秘等;
动静状态:急躁、好动、易哭闹,夜间睡不安等;
上述表现,不用全部出现,颜色、气味、温度方面有一两项变化就可判断孩子有内热了,此时如果及时处理,对调节孩子的情绪有极大的帮助。内热不仅会引起情绪的变化,还是孩子反复感冒咳嗽的重要原因。
找出病因:热从哪里来?
积食不去,可以引起内热(奶喝多亦可积食),吃太多热性食物(如油炸、荔枝、桂圆、大枣、鱼肉等),紧张压力,穿盖太多,饮水不足等。
食疗
绿豆水(心火、胃火)、生萝卜汁(肺火、胃火)、梨水(肺火、胃火)、菊花水(肝火、肺火)等,辨清寒热,不可久用过用,不可用于寒证。
调护
饮水:0~6个月,纯母乳喂养儿如果有热象,可适当喂水,调节母亲膳食,观察小便颜色。6~12个月,500~800ml/日;1~3岁,600~1000ml/日;3岁以上1000~1500ml/日。孩子不爱喝水的,可能与脾胃虚弱有关。
穿盖:不应以成人的自我感受为增减依据,可以孩子的手足是否温暖为依据。
饮食:注意食物寒热属性,重视膳食结构,不可多食过食,不可劝喂,对食欲不佳的孩子,调理脾胃,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比努力多喂几口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