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3岁之前是个活泼外向型的孩子,和陌生人搭讪不切生,不卑不亢,到陌生环境也能很快适应。但是3岁以后,到陌生的环境见到陌生人会表现的很胆怯,总是喜欢黏着大人,和陌生人讲话也总喜欢躲到妈妈或者爸爸身后,甚至融入同龄的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有点慢。
小编有位邻居,姓田,今年50岁左右,是个农村小老太太。今年初到城里儿子家帮忙带孙子。刚到时,老太太小心谨慎什么都不懂的样子,连我们这群局外人都担心老人没办法带孩子。
当妈以后的生活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大多数妈妈会为孩子放弃一些事情,也会得到来自孩子的不间断的小惊喜。他曾经让你手忙脚乱,也曾让你心生一股暖流。不幸的妈妈各有各的不幸,但幸福的妈妈都做到了这三点。
自出生伊始,家长的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孩子有着重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父母给孩子什么样的现在,他就还你什么样的未来。其实,在成人前,孩子的成长可分成4个关键的阶段。根据每个阶段孩子发展规律的不同,家长需要做不同的引导。想要孩子出色,家长必须做到这4点!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这是一门艺术,用好了比表扬还有用。现在很多的父母已经认识到了恰到好处地“表扬”,孩子才能变得聪明,却忽略了原来“批评”也要讲究时机!
为什么教育孩子我们道理都懂,真遇到孩子犯熊了还是忍不住吼呢?因为我们不曾被温柔对待过,从小到大都是被吼大的。人一旦情绪失控,就最容易切换到自己最熟悉的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应激反应。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现在的家长们喊得最响亮的一句口号,所以现在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要在父母的推动下开始奔跑,为了让孩子成为10岁进入清华北大,5岁成为舞蹈天才的高智商宝宝,做各种早教功课,报各种名牌辅导班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我一位朋友,做了十多年幼师,每年新生一来,她就能看出这些孩子的父母是些怎样的人。我问为什么,她说:“模仿的人不一样,表现就不一样。”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让孩子往东她偏往西,越来越不听话,而且还学会了顶嘴。其实,没你想的那么糟。顶嘴不一定就是孩子任性、调皮,故意跟你作对。看看这些孩子们对自己为什么顶嘴是怎么回答的吧,或许会对家长们有所启发!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父母这样夸奖孩子:“你真棒!真聪明!”然而,这种看似对孩子好的夸奖言行,若是不讲究策略和天时地利,效果会适得其反。
一个疲惫的晚上,我把刚买回来的菜放进冰箱,又去启动洗衣机,接着清扫房间,心里盘算着要炒的菜。当我扫到女儿的房间,禁不住心生怒气:早上让她打扫地上的头发,可现在还是满地落发。再往床上看,一堆乱七八糟的衣服让我怒火中烧,再也按捺不住。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研究证明,智力发展首先是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是进行思维、反映思想、表达情感、记录思维成果的工具。
有一次,我和几个孩子妈妈策划了一场派对。孩子们玩着,我们几个妈妈吃甜品聊天,顺便八卦班里哪个孩子最受欢迎。把孩子们回家说的话拼凑起来,我们一致认为一个叫小H的男孩不仅老师喜欢,孩子们也喜欢。甚至有的小女孩,还幻想出白天和小H说话了,和小H一起玩的情节。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这份爱中不仅要包含理智与宽存,更应松紧有度,要为儿女们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使他们的行为有章可循。
上周五送喆同学去上英语课,到电梯间正好有个电梯正在关门,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小女孩儿看到我们,快速按了开门键,我上电梯后抓紧和她说“谢谢”。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说“幼不学,老何为”,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孩子小,不是我们要原谅他要纵容他的借口。正相反,正因为孩子小,在他犯错误的时候才更需要一点点的去纠正,去引导。
心灵和身体一样,需要营养,而孩子幼小时,我们总是关注他的身体,吃得够不够多,长得够不够壮,却较少关注他们心理需要哪些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