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行为教育

孩子容易学坏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父母怎么引导孩子的容易学坏行为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1-02-08 08:05:59编辑:艾艾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孩子学坏很容易,所以家长应该要正确的给孩子引导,而且也要做好示范,因为还会很容易就模仿你,那么要怎么去引导孩子呢,爱宝宝育儿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家长应当如何正确引导?

孩子容易学坏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父母怎么引导孩子的容易学坏行为

一、耐心倾听,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天去接孩子放学的时候,老师说儿子今天把新转来的同学惹哭了,原因是那个小朋友讲话有点口吃,而儿子一整天都在学他说话。

她知道后没有生气,而是耐心的问:“宝贝,为什么要学小朋友说话呢?你觉得他讲话的方式很有趣是不是?”

儿子答道:“我第一次见别人这么说话,感觉很好玩,所以才学的。”

她继续对儿子说:“妈妈能理解你,但是这个小朋友以为你在嘲笑他,所以才这么难过的。明天你带一个小礼物送给他,说你不是有意的,然后继续跟他做好朋友,好吗?”

儿子赶紧点点头,拿起最喜欢的奥特曼之一,大声说:“妈妈,我要送他这个!”

一场“风波“就这样轻易化解了。沟通总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先懂孩子,再实施教育,孩子更才愿意听。

二、设立底线,明确孩子的是非观

孩子的是非观并非天生,需要你来帮他逐步建立。

2岁之后,他们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大,我们无法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因此要教他建立自己的判断力。

相比家长们的长篇大论,简洁的话语往往是最有效的,比如简短但坚定的告诉他:

“宝宝,不能说脏话。”

“宝宝,不能玩打火机。”

先给他建立一个意识:这是底线,是不需要商量的。

随着理解能力的提升,孩子可能会提出疑问:“为什么XXX就能这样做,我就不行呢?”

这时候我们再去给他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以及会有什么危险,引导他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孩子容易学坏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父母怎么引导孩子的容易学坏行为

三、利用模仿,教会孩子各种技能

卢梭曾说:“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既然你无法阻止孩子去学别人的样子,那你就尽量把那些样子塑造成适合孩子去模仿的模样。”

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我们的许多基本技能都是通过模仿学到的。

所以不妨将孩子对模仿的热情,转移到其他技能的培养上。

比如,我以前常常会和女儿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我扮汤姆,她扮杰瑞,一起把猫和老鼠的故事生动的演绎出来。孩子既过足了模仿的瘾,还从中锻炼了记忆力、表达能力。

再比如,让孩子演老师,我们演不听话爱捣乱的学生,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说教,孩子立刻就能理解,上课遵守规则有多重要。

这些模仿行为都是为了让孩子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善解人意、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等受益一生的技能。

四、告诉孩子,你是独一无二的

还有一位家长提问:我家孩子很喜欢模仿她的好朋友,好像觉得自己如果不这样,别人就不带她玩了,可是,这会不会让她变得没有个性和主见呢?

的确,在孩子逐渐养成个性、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频繁的模仿他人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自己的特点,作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同时,也要教给孩子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教她热心的帮助别人,或者主动邀请别人一起玩,让她明白交朋友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样的人也可以做好朋友。

模仿是为了学习别人的优点和技能,而不仅仅是依葫芦画瓢,变成和别人一样的人。将学到的东西化为己用,才是我们的目标。

常见误区

一、不注意自身言行

曾经看过一个公益广告,名字叫做《孩子在模仿——60秒改变你》

在视频中,我们看见有乱扔烟头、易拉罐的父母;有大吼大叫,对他人呼来喝去的父母;有通过暴力宣泄情绪的父母;当然,也有热心帮助他人的父母。

在综艺《闪亮的爸爸》中也有类似的片段,小朋友蛋蛋三番五次对着明星爸爸潘玮柏说脏话,潘玮柏严肃的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没想到孩子大哭着说:“因为平常爸爸妈妈就这样,我是跟妈妈学的。”

孩子容易学坏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父母怎么引导孩子的容易学坏行为

孩子看见什么,就跟着照做什么,父母的一言一行,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毕竟,我们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模仿者。

二、强行制止孩子的行为

模仿这个行为本身并没有对错,不合适的是他学习的对象。

所以,制止和强迫认错是没有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发泄情绪也并不能解决问题。

他反而会从你的行为中知道:原来生气的时候大喊大叫就行了。这一定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有些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的学习和模仿,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和喜悦。强行制止不仅切断了孩子与世界、与他人的连接,还可能会适得其反,激发他的逆反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J·凯根说:“对于儿童,模仿可以是一种获得愉快、力量、财富或别的渴望目标的自我意识的尝试。”愿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过程中茁壮成长!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