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后都会处于一种内疚的状态,而且孩子的内疚会让他非常的痛苦,不过怎么看待孩子的内疚呢,爱宝宝育儿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懂内疚的孩子,更自律
内疚这种情感,对孩子是否有益?内疚是孩子自我反省的一种心理机制。内疚时,孩子其实是在做自我归因,这种情感虽然会让他暂时处于一个痛苦状态中,但正是这种情绪体验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或错误。具体来说,内疚感可以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以下几点积极的影响:
1.促进孩子道德品格的发展:当孩子意识到因为自己的过失给别人带来了困扰,如果他乐意修正自己的错误,能够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那么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点赞的事。
2.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孩子把别人的玩具弄坏了,他想尽力去弥补错误,真诚地道歉,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与对方分享,那么他就可能因此建立起新的友谊。
3.提升社会适应性:有内疚感的孩子,会在意他人的感受,在一定情境下能照顾到别人的情绪。在一个讲求合作的社会环境里,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与他人的互助合作密不可分的,因此有良好道德情感的人也比较容易融入集体。
所以,只要不过分,内疚这种心理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反而是一个孩子如果缺乏内疚感,那么他就很难反思自己的过错,更不会因为自己的错误做出弥补行为。因此,当健康的内疚感出现时,其实是培养孩子自律,减少他律的很好时机。
定性贴标签批评,容易让内疚变羞愧
事实上,大多数孩子在做错事后,即使大人不批评他,孩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比如大孩子为了抢糖果把弟弟推倒了,惹得弟弟哇哇大哭。这时只要家长在旁边皱紧眉头、做出一副严肃的表情,大孩子就会感到内疚。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心斗争,他很可能会把糖果还给弟弟,并对弟弟做出安抚的动作。但如果孩子没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时就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不过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语言。因为比起内疚感,还有一种更强烈的自我评价情绪叫“羞愧”。
羞愧感是一个人在被贬低时产生的一种无能和自卑的感觉。当一个人感觉羞愧时,就会影响到他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所以,感到内疚的孩子会自责,想去弥补错误;而感到羞愧的孩子则会极力掩饰和否定错误,并且不愿意承担后果。
每当看到孩子犯错,如果家长都用针对他个人的定性贴标签的方式刺激他,比如:“你这个小骗子,又骗妈妈!”或者:“你怎么像个老油条一样,…… ”,这样的话就会传递给孩子强烈的否定和羞愧感,导致他一蹶不振。并且这种破坏性的批评话语,孩子听到后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回答你:“我没有……”,“不是我,……”,孩子不会因此发生任何改变。
不健康的羞愧感除了导致孩子较低的自我认知,还会使他们无法正确评价自己,逐渐变成一个非常依赖外界评价,而失去核心自我的人。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要多给孩子反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尽量引导他们利用他自己的内疚感去改善行为,而不是滥用评价和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