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了,父母怎么教育很重要,一味的让孩子忍让并不会换来“施暴者”的心疼、理解和退让,需要适当的还击”打回去“,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那么孩子被打了要打回去吗?下面爱宝宝育儿网带来介绍。
孩子被打了父母的正确做法
61岁的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告诉家长:
“孩子要有不伤人的教养,但也有不被伤害的气场。”
李玫瑾教授参加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时,有观众提问说:
“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跑过来跟你说‘我同学欺负我,他们打我’;
你会不会跟他说‘打回去孩子,我支持你’呢?”
李教授坚定的回答:“打回去,我支持!”
李教授解释说:“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我反省;
这反而纵容了一些不良行为,最终导致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打回去,我支持你”不是在纵容暴力,而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最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李教授举了自己小孙女的一个例子:
小孙女刚去幼儿园一个月,就被一个小男孩抱起来扔到地上,磕到了凳子上,额头也磕得肿了起来。
李教授就告诉小孙女,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挣脱不掉,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往两边拽,一拽他一疼就会放下你。
李教授给父母提了两个建议:
第一,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这是家教问题,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负比你弱的。
第二,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别人欺负,可以让孩子从小进行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别人欺负。
同时,也提醒各位家长,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种解决之道;
但也要分情况而定,更不能报复性伤害别人。
1、首先,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被打了,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蹲下来,询问孩子打在哪里了,疼不疼。
有次在公园里看见这么一幕,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沙子,因为抢铲子,男孩打了旁边的小女孩,小女孩哭着看向妈妈,可她妈妈却说:“哭什么啊,哥哥只是轻轻打了一下,又不疼。”
不管和多熟悉的人在一起,一旦自家的孩子被打了,父母都不应该否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也尽量不要说“没事”、“不怕”等话,因为这些话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感受被父母否定,就会让孩子误解:我不能说疼,我也不能哭;一旦这样做,父母就不喜欢我了。那孩子即使以后被欺负,可能也会选择对父母隐瞒。
关注孩子的情绪,洞察孩子的内心。如果他很难过和伤心,先安抚,等他平静了,再告诉他如何面对被打这件事。如果孩子根本不把这个当回事,家长也不必放在心上。粗暴地介入,反而给孩子增加了麻烦。
小区里,有两个老太太经常带各自的孙子在一起玩。有一天,两个小家伙因争玩具,打了起来,其中一个小孩脸被抓了。
第二天,两个小朋友遇见已冰释前嫌,可孙子被抓的老太太却较劲,不愿意让孙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小男孩看上去特别难过。
2、其次,尝试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乔治·斯派维克经过25年对幼儿的研究,特别对那些幼儿园的孩子观察,最后,他发现:最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常常是那些人际关系好、学习成绩也较好的孩子。因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拥有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即使在解决问题时失败,他们未来也能更冷静地面对困难,也更容易成为懂得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人。
如果不是发生严重的冲突,父母尽量不要冲在最前面,而是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面对这件事。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消极受害者”,说的是孩子比较胆小、退缩,如何鼓励都不敢反击,既可怜又懦弱,可能和保护者有很大的关系。
告诉孩子处理被打的正确方法,一旦发生这样的事,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学着去面对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会掌握规律——哪些方法是可行的,哪些会激化矛盾,导致更多的问题,这种技能会让孩子学会更好地与别人交往。
和同龄人在一起相处,这也是一项社会技能,解决矛盾、化解冲突,也是一堂生活课。
3、再次,事后沟通,给孩子处理问题的底气。
孩子被打这件事,不管是什么情况,父母都要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比如睡觉前,或者是吃饭时,和孩子聊一聊,他是怎么想的。
如果孩子不在意,家长也可以坦然面对。如果孩子觉得很委屈,家长就需要开导一下,安抚孩子,帮他们一起找到合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告诉孩子,不管怎么样,父母都是站在你这边,给你无条件的支持。
父母在尽可能的范围,都会保护孩子周全,避免一切会伤害他们的情况发生。
可孩子终究有一天会长大,会独自面对很多状况,聪明的父母会教会孩子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而不是时时刻刻提心吊胆。
即使孩子没有打人的动机,但是,一定要有预防被打的意识,自我保护措施一定要做足。
为了应变被打的情况,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自保呢?
① 语言警告和适当的反击
告诉孩子不管什么情况下,被打了一定要开口说话,说:“打人是不对的,你要再打我,我就会打你。”
这句话有时比“打回去”更有震慑力,会让对方冷静下来,考虑一下自己再打会怎么样。
如果遇见熊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除了语言警告,也要适当的反击。
很多父母教孩子反击的时候,只有简单的三个字“打回去”,却不告诉孩子,具体该如何去做。告诉孩子具体的方法,孩子才不会懵,被打以后才会有对策。
父母可以在家里和孩子玩打人的模拟游戏。父母和孩子分别扮演打人者和被打者。当孩子被打的第一次,要告诉孩子说:“你不能打人,再打我就还手了!”声音要大,气势要足,震慑住打人者。如果打人者没有被震慑住,孩子第二次被打,这时父母要教给孩子果断还击。当然,这个还击是有技巧的。
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教授说:
被欺负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负别人的熊孩子会一而再而三地欺负别人,因为好玩。
在《开讲啦》节目里,李玫瑾教授分享了自己的孙女刚去幼儿园被打的事。小孙女刚上幼儿园一个月就被一个小男孩抱起后扔下,头被磕肿了。
她告诉小孙女,下次,再遇见这种被别人抱起打的情况,就可以用两只手拽对方的耳朵,对方觉得疼,肯定就会松手了。
但是,如果孩子很排斥“打回去”,甚至有点害怕,父母一定不要逼迫孩子,和孩子好好沟通。因为在父母的压力之下,有的孩子可能变成“愤怒的反应型攻击者”,让孩子失去理智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② 借助外力保护自己
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合“打回去”。当出现“敌强我弱”的局面,无法进行自我保护让自己不受伤害,就得让孩子学会寻求外力保护自己。
老师或父母都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如果这两个角色的成年人都不在场,可以找其他人士的大人来保护自己。
有一次,言宝在幼儿园做操,因为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小朋友,还没来得及道歉,就被对方打了脸。
小朋友个子明显比言宝高,如果两个人打起来,言宝明显不是对手。很欣慰,言宝牢记我平时的教导,及时去寻求了老师的帮助,避免了一场“惨败”的战争。
③ 遇见熊家长和熊孩子,可以认怂
当孩子被打了,父母出面和对方家长都没有办法沟通。甚至,对方用更恶劣的谩骂行为来解决,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而且也要告诫孩子,遇见撒泼的孩子,也要认怂,切不可硬碰硬。
杭州一家商场的友乐园内,一名女孩不小心踩了一个小男孩的脚,即使女孩的妈妈一直在道歉,可是,小男孩的妈妈不依不饶,歇斯底里地咆哮。
当时,小女孩的妈妈选择了报警来保护自己和孩子。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出门在外,和其他人相处,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小社会”,矛盾冲突难免,被打也难避免。父母最好的态度,是遇事不着急;孩子最好的底气,是遇事有方法。
父母爱孩子,则为之计深远。避免孩子被欺负的最好方法,就是带他们锻炼身体,身体有力量,心里才有胆量。
倾听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的情绪,拳头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一颗强大的内心却是孩子行走“江湖”最好的勇气,也是孩子最有力量的反击。
以上就是孩子被打了要打回去吗,孩子被打了父母的正确做法,请大家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