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妈妈反映说,经常看到自己的宝宝对着玩偶说话,甚至会跟玩偶一起吃饭、上厕所等,这样正常吗?那么今天爱宝宝育儿网小编就来为大家揭示一下为什么宝宝会对着玩偶说话。
孩子为什么会对着玩具说话
有时,家长们会看到自己的孩子独自和洋娃娃聊天,如果发生在半夜三更,不免还会引发诡异的联想,其实这只是孩子们的泛灵心理在作怪。当然,小编知道很多童心未泯的成年人也会和玩偶聊天,不过两者的区别在于,拥有泛灵心理的孩子是真的无法区分开非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这并不是想象。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幼儿特别是3~4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即认为世间所有事物都有情绪、有生命和有感情。
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TA 不能理解什么是“活的”、哪些东西有“运动能力”。
因此,孩子常常说“玩具车不高兴了”“洋娃娃快吃饭”“臭粑粑你走开”……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泛灵心理会逐渐消失。
孩子们的世界逻辑
皮亚杰先生曾举过一个例子,或许可以用来解释泛灵心理背后的逻辑。他说曾有一个6岁男孩称自己出生后才有了太阳,因为在他出生以前并不需要阳光。
这一说法反映出一个事实,孩子们总会想办法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无论他们的想法有多荒谬。然而由于缺少人生经验及专业知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多地只能从自我出发,以己推人。
还记得之前新闻中被自行车链条卡住的小男孩吗?解救他的成年人打算将链条剪断,但男孩却大哭着说:“不要剪链链,链链会痛。”这种会痛的心理同样来自于自身,因为曾有过疼痛的经验记忆,便会推论出其它事物在相同情况下也会疼痛。同样的,对生命的观念也会被代入到其它事物中,因此,将长得很像人的洋娃娃当做有生命的物体也不是很难理解的事了。
孩子大部分都时间抱着娃娃讲话正常吗
不过,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沉浸在安慰性的玩具中,有大量的时间都在抱着娃娃讲话,而很少去玩弄其他东西,对于探索外部世界不那么感兴趣,这时,你就要思考,你对他的态度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
为什么呢?如果孩子总是停留在安慰性的玩具里,就说明他心中那个妈妈的形象既不稳定,也不确定。
不稳定的意思是:他的妈妈经常是不在的,尽管妈妈可能对他很好,但这仍然是不稳定的。
不确定的意思是:妈妈对他的态度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有时候好,有时候坏,让孩子无法预测。
有的孩子小时候常常被爸爸打。爸爸打了他,他感到很委屈,本能地会哭,结果爸爸说,“不许哭,哭了我就打死你!”于是,他就不哭。可是,过了一会儿,爸爸又说,“你不哭,说明你在内心中反抗我,我还是要打你!”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内心就会特别紊乱。如果碰到这样的父母亲,尤其是母亲,孩子就会长期和安慰性的玩具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