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的时候真的是让人忘记要去做什么的药剂。因为孩子的哭泣真的是一个扰乱人心神的东西,那么怎么理解孩子的哇哇大哭呢,孩子爱哭怎么办呢,爱宝宝育儿网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吧。
孩子为什么会哭?
在不会用语言、手势来和外界交流时,哭成为了儿童表达需求的唯一手段。
一般来说,儿童的哭主要有3方面原因:
1. 生理需求
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在生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前提下,都会有负面情绪。会说话的我们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需要,不会说话的小宝宝则只能通过哭来表达。举个栗子,当小宝宝觉得饥饿时,通常会发出洪亮的哭声,同时伴随着左右转头的动作,说明他正在寻找母亲的乳头。
2. 心理需求
在生理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的基础上,宝宝的需求会逐渐转移到心理方面,通常是寻求照料者的关注。较长时间躺在床上的婴儿也会觉得无聊,他可能会看向妈妈,并运用“干打雷不下雨”的哭法来获得妈妈的关注。这时的一个“爱的抱抱”以及轻轻的爱抚都会让宝宝平静下来。
3. 病理哭闹
如果宝宝在身心需求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仍然哭闹不止,那么很可能是生病了。如果宝宝感到不舒服,他的哭声通常会与平时有所区别,并且持续较长时间,一般来讲,如果宝宝的哭声持续10分钟以上,家长就应该引起重视,可能真的需要看医生了。最容易引起小宝宝病理性哭泣的疾病主要有肠痉挛、肠套叠和湿疹,家长朋友可以参考这几种疾病的具体表现进行初步的处置。
年龄不同,需求不同
1. 1岁前
对于婴幼儿而言,满足他的基本需求是最重要的。在人生的最初阶段,要给予宝宝持续而稳定的爱,尽量满足宝宝一切的身心需要,这将有助于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排除病理上的原因。如果是生理需要导致的哭闹,只要马上处理,就可让宝宝立即得到满足;如果是心理需求导致的哭闹,则需要来自父母的耐心安抚,一个拥抱、一个亲吻,甚至摸摸宝宝的小脑袋,都会让宝宝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飙升。
其实,孩子在1.5岁以前,爸爸妈妈并不用太担心惯坏的问题。在这个时期,父母和家人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护,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孩子有能量、有信心去进一步认知周围的环境,去探索。
2. 2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开始萌发自我独立的意识,此时明显的特征是喜欢说“不”, 因为他们总想以“否定”来肯定自己的存在。
面对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我们可以借鉴“正面管教”的经验,采取“温和而坚定”的方式来应对。所谓温和,就是不要用怒喝、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我们需要保持自身的冷静和平和,可以抱着孩子、给予情绪上的安抚;接着用玩具或动画片转移注意力,进一步帮助孩子平静下来;最后才尝试沟通并用正确的行为引导孩子。这样,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不被接受,可是情绪被包容和照顾了,他幼小的内心就在慢慢成长,而不是被打击。
需要注意的是,“温和而坚定”的做法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当我们学会耐心平和地对待孩子了,孩子也能在一个宽容的环境学会什么行为可以被接受,什么行为不会被接受。
3. 3岁
一般来讲,3岁左右的儿童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很好地与大人交流。与此同时,他的自我意识更强,更清楚“我”需要什么。如果此时他总是哭闹,那么很可能是因为家里人的过度宠爱,也就是“惯坏了”。
2岁阶段推荐使用的“温和而坚定”的办法,在这个阶段同样适用,但是实施起来要比2岁宝宝更加需要技巧和耐心,因为孩子已经“长大”了。在此阶段,最关键的是对待孩子任性哭闹时的作法和态度,家人之间要达成共识,一起努力。家人之间不同的态度,如:妈妈在努力“温和而坚定”,奶奶则“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会很聪明地发现这个“秘密”,从而学会“投机”。
同时,当孩子的负面情绪的出现频繁而且激烈时,建议家长教会孩子认知情绪。当孩子善于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时,他在情商方面又有了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4. 4-5岁
如果孩子在2、3岁时,在自己“想要”和“不想要”的问题上得到了较好的引导,他在4岁后出现重大问题的机率将大大降低。相反,如果孩子在“想要”、“不想要”的问题没有得到疏导,情绪压抑,那么孩子在4岁后很可能出现“不听话”的现象。
一般来讲,4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懂得一些简单的道理,如果是因为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哭闹,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小角落,给他时间和空间考虑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办,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我们要及时地讲道理,告诉孩子他错在哪里。
如果孩子因为觉得自己不被理解而哭闹,我们需要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正确的处理方式其实很简单,放下手中的事情,用诚恳的态度来倾听和交流,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重视。
5. 6岁
开始进入“学龄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随着认知能力的增强,他们开始能够有意识地利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并有计划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根据以往通过哭闹的方式能够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就会有意识地用这样方式来试探父母,当你一次又一次妥协时,他们会发现这种方式很有效,哭闹也变得更加有目的性和经常化。
6岁孩子的家长在面对孩子哭闹时,千万不要说“别哭了。”而是应该关心和了解他为什么哭,他的心情如何。
千万不要用大道理去批评孩子而无视他们的感情。家长如果接纳了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情绪得到疏解,其结果将不仅是停止哭泣,一个“爱哭鬼”也会逐渐变得阳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