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又是一个普通的周四。
外边的天气真的很差,老婆给我来了电话,要我接孩子的时候记得带上一件衣服。
因为断崖式降温,坐我自行车前面,会冷。
我翻了两个箱子,才找到一件合适的。
然后匆匆蹬着车出门了。
路上真的很冷,不自觉地就加快了速度。
最主要是我这个掐点的人,怕让孩子久等。
因为我没有跟儿子说爸爸会是第一个接你的。
但我内心还是跟自己说,不要总是成为最后那个。
因为每周三课后,儿子会在园里练一会篮球。
还记得那次接他,因为路上堵得厉害。
他是最后被接走的那几个孩子。
深秋的黑来得很快,6点就已经很黑了。
放在夏天,亮堂堂的,孩子们会四处玩耍,不舍得回家。
但是那天,远远地看到儿子带着期盼的眼神盯着我出现的这个门口。
这时,发现他小小的脸儿由阴转晴。
而我们走的时候,他们班一个很坚强的男孩,在那空荡的楼道里哭着要妈妈了。
我们以为孩子会乖乖的。
因为他总是那么懂事呀!这也是父母最放心的原因了。
可是,在某些时刻,小小的心还是会瞬间被失落和痛苦塞满。
2、就在我到了幼儿园院子里等的时候。
一个小班的孩子们几乎都拉着大人的手离去了。
有的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里。
而有的孩子呢,一边说着一边笑着,跟爷爷回家了。
一个又一个,最后门口只站着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
小小的身躯背着书包在那等着。
他用力地仰着头望着外边来来往往的大人,尽力在找自己的妈妈。
这时听到保育老师小声地跟另外一个老师说,“唉!这还是一个刚来的新生,这么晚还不来接。”
过了一会,孩子哭了起来“妈妈,妈妈!”
这时老师蹲下来安慰他说妈妈在路上,就快来了,再等等吧。
孩子乖巧地停止了哭泣。
作为一个新生,已经是一个非常勇敢懂事的小男孩了。
过了一会,他对着人群喊着“妈妈,妈妈!”
这时老师打趣说“你看到你妈妈啦?我都没看到。”
其实他只是很想妈妈,是自然的呼唤吧!
因为天气很冷,老师把他带到里边加衣服。
听到他又叫着“妈妈,妈妈!”
这时两个老师都应了“诶!诶!”
又一起笑了起来。
但是孩子一直在那绷着自己的小脸。
没有哭,也没有笑。
轮到儿子他们班来到门口。
我站着那,远远的就看到儿子仰着头看着这边。
当他目光与我相接的那一刻,他总是对着我笑。
那个笑温暖我心,我想会成为我俩甜美的记忆。
记得有一次他问我:“爸爸,你能不能第一个从我们班同学里找到我?因为我总是第一眼看到你站着那。”
“可以呀!”
“为什么呢?”
“因为,因为你是我的儿子呀!我当然能找着你呀。”
“哦!”这个回答让小小的他心满意足。
孩子的满足总是很简单的。
但是父母对他的关注往往能给他最大的满足。
3、只要你留意,会发现每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从婴儿时期起,就一直在弄出各种响声、动作来吸引父母的关注。
如果欢笑有用,那就拉着你一起玩,笑着!你看着我,我陪着你。
如果欢笑没用,那就哭声来得有用,大哭着,喊着闹着。
总是要让你关注到我才行。
声响不够,那就上动作吧。
破坏一个你总是不准我碰的东西。
这时你会放下手机来看我一眼了吧,或者打我的屁股。
反正,我一直关注着你,希望你也能像我关注你一样关注我。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时,就会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和接纳了。
他们的小小的顽皮只是引起父母的关注而已呀!
所以当一个妈妈给近1岁大的宝贝讲绘本故事的时候。
孩子其实更喜欢跟你一起玩这本书。
而不是正襟危坐地一起读这本书。
所以他会扶着沙发或者墙壁逃跑,说我不读啦!等着你来追我呀!好玩好玩!
然后他会撕书,觉得这个好玩。你不准我玩,我更要做。
你怎么办?
严厉地骂他一顿吗?还是说一番道理。
其实都没有作用。
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就是把玩当做生活的一切。
我们可以保护好书本,引导孩子去读他喜欢的东西。
比如一朵花,或者一只小狗。
孩子熟悉的东西,他喜欢的东西,会引起他的注意。
然后你全神贯注地融入,放下手头的一切。
像孩子一样,坐在他的面前,跟他一起玩。
关注他的每一个小动作和表情。
有了父母的关注和理解。
破坏又有什么意义?
因为爱能唤起一个人的关注时,就没有人会用伤害去刺激一个人,得到回应。
对于大孩子,不也是如此么?
你仔细看看那些叛逆的孩子,往往没有得到父母真正的关注。
他们的内心和想法,没有得到理解。
而成绩和行为却被处处指责。
我们不能牢牢地抓着孩子的手不放。
但爱,却永不能缺位。
4、如今,每天接儿子回到家里。
当我在厨房做饭。
他看到有趣的书,就要跟我分享。
不时在沙发那发出惊叫声:“天啦!我发现了外星人国王和王后!爸爸,你快看。”
“天啦!还真的有100只瓢虫,我刚刚数过了。”
“爸爸,你快来看,我把这个积木搭成了一座吊塔!”
他在用“天啦!”这个词来唤起我兴趣。
一家人在一起,彼此会有独处的时候。
但是孩子真的不一样,他们一直在求你关注。
当然,你如果一直说忙忙忙。
那孩子会关注他的动画片,他的玩具。
直到有一天,他说不喜欢跟你在一起时,你还不知道为何会如此?
因为你一直就没有走进过他的世界。
甚至不如邻居,不如老师,不如家里请的阿姨那样了解孩子。
你会说,孩子们最后都会长大,都会走上自己的世界。
我们不是应该放手吗?
纪伯伦在《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中说,父母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但是弓没有力量,或者弓没有弓的担当。
箭的结局会如何?
前段时间我因为一些事情缠身,所以儿子睡前故事时间变得断断续续。
我心里还安慰说没事啊!他挺好的。
但是当我最近每天坚持给他讲一本绘本,哄他入睡。
睡前无论如何也要亲亲他,跟他说晚安时。
我才发现,原来他一直在静静地等我。
等着我,好好地爱他。
每个孩子都对父母,或者曾对父母有过这样的期待。
在孩子积极关注我们的这些时刻,与我们最亲密的时光里。
还是希望你能多陪陪他们。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TA更需要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