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如何富养孩子?当妈既是软肋,又是盔甲。朋友转发一个视频给我,说:你不是一直说要富养孩子吗?自己看看现在的孩子,都被富养成什么样了?!
视频内容如下
一个长得肥胖的女孩,揪着一位环卫工的头发,不明真相的路人,纷纷跑过去制止。
通过她们的对话,才知道女孩,是环卫工的女儿。
而这个女儿,真的是母亲“富养”出来的。
视频里的母亲,离异,在上海的一家环卫公司上班。一个月几千块钱工资,在上海那种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但要品质一点的生活,根本不可能。
视频里的女孩,已经结婚,有了家庭,并且有自己的工作。在平常人认为已经独立的年纪,仍会时不时向母亲要钱。
这一次,母亲确实没有钱了,女孩动起手来。为了钱,对生自己养自己的母亲暴力相向。引发无数人愤懑平:
“怎么会有这种人,那可是你妈妈呀?”
“富养女儿,结果养出了一个白眼狼。”
周恩来总理曾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富养孩子,结果养出了“白眼狼”,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之前莲子妈写过一篇可以参考:为什么望子成龙感越重的父母,越容易养出“白眼狼”孩子?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妈妈在家庭教育这块,进行改革。育儿书籍参差不齐,每一本书都有不同的观点。
有的妈妈在看完莲子妈推荐的书以后,常常问我这一本说这样养不可以,那一本又说可以,弄得我自己都不确定可不可以?
教育孩子,不管看多少书,听多少演讲,始终要坚持一个原则:立足于儿童的本身。学习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内部结构,认清孩子的真实模样——不完美!
富养孩子真的没有错,错就错在家长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富养?
真正的富养是孩子有自己的三观、格局、认知、以及高层次的教养、情商。换句话说:多见世面、有识人之明、会通情达理之术,撑得起大场面,融得了小团体。
富养重在内在塑造,而非外在物质滋养。
富养孩子的第一步: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
心理学家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主的发展潜能,他们是鲜活而独特,绝对不能被一视同仁或者一成不变的对待。
常常有孩子一降临,父母们就把孩子当成“玩具”,滥用自己的情绪去操控孩子的行为。
开心的时候,觉得孩子是天使,会包容,觉得应当好好爱他,保护他;一旦孩子吵闹,或者自己情绪疏通不畅,孩子就成了出气筒,恶语相向,行为失控。
不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不充分认可孩子有自主的成长规律,那就等于回避了每一个生命发展早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
这种妨碍,一定会阻碍每一个孩子达到自我完满的健康状态。
第二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没有见过世界的孩子,很难在早期建立自己的世界观。
这一点莲子妈有很深的亲身体验。上大学那会,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心里除了对大城市好奇,还有对大城市的恐惧。
很多东西都得自己去学,去研究。每一个人,包括孩子,只有对未知的东西,才会有排斥和恐惧心理。
就目前莲子妈观察到的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区别,很能说明这一点。
城市孩子回到农村,满脑子的新鲜感;农村孩子到了大城市,看到来来往往的车,来来往往的人,琳琅满目的商品,眼神折射出的是一种恐慌和无所适从。
第三步:物质上适当的满足,不能过度满足。
上一辈因为物质的匮乏,在吃穿方面只能先满足孩子,后满足自己。现在时代不一样,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能解决温饱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特别是爷爷奶奶带的孩子。
家长很容易把自己的感受体验强加给孩子,因为自己曾经有过食不果腹,就纵容自己的孩子想吃什么,买什么;想穿什么,没什么。
有的家庭,明明支撑不起孩子的花钱速度,但为了表示自己的“爱”,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
其实,在这一方面,对待孩子一定要有分寸和界限。
当孩子看到自己喜欢又比较昂贵的东西,避免和孩子直接说:买不起,没有钱。要委婉的告诉孩子,现在还没有那么多钱,但可以努力挣钱。
给孩子留一个美的期待。
第四步:给孩子个人空间。
越长大就越会发现,自己的个人空间是不可侵犯的。而有的妈妈对孩子的爱,就是无时无刻要和孩子在一起,要知道孩子干什么,甚至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侵占孩子空间,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目前大部分婆媳关系,不和谐的本质原因:婆婆侵占夫妻的私人空间。
给孩子个人空间,既能让孩子完善自己,也能让孩子学会适应生活。
第五步:道德培养,加强个人品格修养。知识可以让孩子站得多高,但是道德、品格会支持孩子走得多远。
有企业家说过: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培养孩子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人。孩子未来指向社会,不能适应社会的孩子,都会活得很艰难。
家庭若在富养这块本末倒置,就会出现视频里的那一幕。孩子无法自力更生,对父母索取无度。
所以给妈妈建议,以下富养万万不可取。
包办型富养
爱孩子,就让孩子什么事都不要做,只管吃饭、睡觉、玩耍。不让孩子参与到成年人的家庭事务中。
因为怕孩子受伤,所以拒绝孩子参与。长期在父母羽翼下生长起来的孩子,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独立思考。遇事容易惊慌失措,自我否定严重。
虚荣型富养
别家孩子有的商品,我家孩子也要有,不管这商品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最常见的,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贵重产品赠送给孩子。
走亲戚,或者逛公园看到别的孩子都有,而自己的孩子没有,会觉得丢面子,抬不起头。为了表示经济实力,别的孩子有的,我家也有,别的孩子没的,我的孩子最好也有。
张口闭口就是这个多少钱买的,那个多少钱买的。
孩子被潜移默化,喜欢攀比。一旦攀比上瘾,孩子自我节制变差,遇事容易走极端。
宠溺型富养
有句古话叫:恃宠而骄。
生活中遇到小霸王类型的孩子,常常可以用情绪控制父母。这类孩子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什么都不怕,完全不听大人劝说;一种是什么都怕,躲在父母身后。
不管是自私自利的孩子,还是胆小怕事的孩子,都是家长不愿看到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