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家长这7种行为竟会扼杀孩子的天性?最后一种居然最常见!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4-22 19:03:29编辑:乐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呵护孩子的天性,而不是成为孩子发展的障碍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这是说,无论家长怎样管教孩子,都要把孩子的天性放在首位,让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然而,看似人人都懂的道理,却仍有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1

替孩子包办一切

在大部分家庭里,家长由于害怕孩子做不好或者出于宠溺孩子的心态,喜欢替孩子去做事情。小到穿衣吃饭、选择玩具,大到一些决定,都习惯包办的方式。

殊不知,实践出真知,爱动脑爱动手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这种包办行为,不仅会扼杀孩子独立自主的天性,更会抹杀掉他们脑海中的民主意识。

况且,一味地替孩子代劳,只会让孩子失去更多亲身去接触美好感知真相的机会。长此以往,会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形成选择恐惧症,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2

对孩子简单说不

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来源,探索兴趣是一种天性。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家长常常不能接受孩子在好奇心驱使下的种种要求。

比如,孩子想去学游泳,但是家长担心不安全所以拒绝;孩子想去学舞蹈,家长担心影响学习而反对。

面对孩子想去做一件事,如果家长总是简单的一个“不”字,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失去那些新奇的想法和当初对事物的热情。长期阻止孩子尝试新鲜事物,只会让孩子更加无知。

其实,与其告诉孩子不要去,不要做,不如好好跟孩子分析利弊,教会孩子承担后果。更重要的是,远离危险并不一定安全,关键还是要学会如何在危险的环境中保护自己。

3

盲目将孩子与他人对比

中国的家长都喜欢比较孩子,而大部分都热衷于比成绩。谁家的孩子爱学习,考试成绩好,往往都会被众人夸赞,就连捧回的奖状都能是三好学生。

但是,家长们却忽视了——爱玩才是孩子的天性。一个只会学习从不调皮捣蛋的孩子长大后顶多成为学霸,而会玩的孩子却有无限可能。

比如,顽皮的卡哈尔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却喜欢养鸟、画画、玩打仗游戏,经常让老师对他惹下的麻烦感到头疼。一次次闯出祸之后,父亲调整了对他的教育,不再逼着他一味学习文化知识。最终,卡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越是在孩子该玩的年纪,越是应该保护孩子的特立独行。可怕的不是孩子贪玩,而是家长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

如果硬是将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比,一味想让孩子按照别人的模式走,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越来越不喜欢学习。

4

给孩子提供标准答案

在孩子小的时候,面对他们脑袋瓜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很多家长给孩子的答案往往都是统一又标准。

比如,孩子问为什么黑板是黑色的,有家长说因为它本来就长这样的,有家长说书上就是这样写的,也有家长说黑板必须得是黑色,不然为什么叫黑板?

事实上,不是每个问题非要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与其用一个比较敷衍、有时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的答案来搪塞孩子,不如直说不知道,或是带领孩子一起去找寻答案。

如果家长总是忽视孩子的另类发问,而直接甩给孩子一大堆标准答案,这无疑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让他失去思考的意义。

对于孩子来说,发散思维是一种天性,这往往会让他们拥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

5

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

每个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其自身遵循的规律,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研究表明,孩子成长的前四年,要发展出一生50%的学习能力,构建主要的学习途径。但是,这部分最关键的学习能力,不是通过学习认字和数学这些抽象知识培养出来的。

人为的早期智力开发,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反而会消减孩子的创造性,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甚至严重阻碍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以后变笨。

同时,过早地让孩子学习抽象知识,会将孩子的注意力人为地转向对抽象事物的关注,从而丧失在真实世界中的体验和思考。

6

忽视孩子独立空间

现实中,经常见到这样的父母:给孩子单独准备了小床小房,美其名曰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但是,却仍然随意翻阅孩子的书包,随意查看孩子的日记,随意打断孩子的疑问。或是,孩子做个作业巴不得全程监督,孩子画个画恨不得一直盯着。

事实上,真正给予孩子独立空间,不仅仅是为孩子准备属于自己的角落或房间,让孩子获得安全的能自我支配的机会,他可以自由地游戏、安静地独处、无所顾忌地发泄。

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思想,保护孩子的隐私,帮助孩子发展多向思维。

当父母以自己的行为准则要求孩子,甚至过度干预孩子的言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压抑他们的天性,影响孩子独特个性的释放和发展。

7

嘲讽孩子的无知

一个无知的小孩与一个无知的大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的无知为未来的有知预留了成长空间,后者是把成长空间填满了仍然无知。

往往当小孩子做了一些看似愚不可及的事情时,有些家长总是上来就一顿哈哈大笑,说着你真是笨死了,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可是,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知道呢?看似成熟的家长,往往已经被现实磨得丢掉了棱角,不知道想象力是什么,更不知道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

其实,无知,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允许孩子因为无知犯错,才能激发出孩子内心潜藏的才能。让孩子在无知中不断摸索前进,往往比事先知道获益更深。

无论孩子是爱玩还是爱学习,家长都应该尊重孩子的这些天性,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毕竟,让一个原本活泼的小公主长成一个木呆呆的榆木淑女,这不是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