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两人生孩子的时间只相差不到一年。
生完孩子后,姐姐日子明显比妹妹好很多,因为在国内有双方父母帮忙照顾孩子。姐姐丈夫工作比较忙,有这么多人帮忙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他工作回家后基本不用管家里的事。
妹妹两口子就比较惨,美国请保姆很贵,妹妹生完孩子后自己在家带孩子,一般是白天她照顾孩子,晚上丈夫照顾。
几年后,妹妹带着孩子回国小住。
某天姐妹正聊天,妹妹丈夫打来电话,说想孩子睡不着,要和孩子视频。妹夫和孩子咿咿呀呀聊了半天,说byebye的时候竟然哭了,还一直对孩子说:“Daddy miss you and mommy(爸爸想你和妈妈)”
看到妹夫的反应姐姐颇为震惊,直呼妹夫性格大变,记忆中妹夫并不是这么多愁善感的人。
妹妹说,丈夫很爱孩子,有了孩子后渐渐变成“孩子奴”。他们母子回国后,丈夫每天都要和他们视频,还缠着她讲孩子一天是怎么过的。
听完妹妹这么说,姐姐深深叹了口气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
这一对比,更发觉得自己老公是个冷冰冰的男人,不爱孩子、对家庭不负责任。感觉自己成了“丧偶式育儿”大军中一员。
姐姐白天上班,晚上带孩子,家务几乎全包,丈夫从来不主动做家务,回家就开电脑或者看手机。
如果她命令丈夫帮忙分担家务,丈夫也会做,但是做得一塌糊涂。
当然,丈夫也陪孩子玩,但是孩子和他不亲,总缠着妈妈。
丈夫出差可以好几天不给家里打电话,好像他心里根本就不想孩子,也不想家。
姐姐就不明白,自己丈夫和妹夫性格挺相似,怎么一个那么爱孩子,一个就不负责任呢?
原因可能很简单,姐姐一家人错过了一个身份转换关键期。
有研究显示,在孩子出生第一年里,大概有67%的女性对婚姻满意度急剧下降。
虽然女性不满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妻子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妈妈”了,但丈夫似乎根本不像“爸爸”。
丈夫越晚承担其父职,他和孩子亲密度建立就越慢。甚至,在孩出生头几年,丈夫可能感觉不到和孩子有多亲密。当孩子渐渐长大、能够和他互动的时候,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才开始成长。
遗憾的是,如果父亲要等到孩子出生几年后才开始和孩子发展出父子之情,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家庭,也和妻子有了不小的距离。
他会感觉和妻子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 —— 妻子的世界已经被孩子填满,而他不是这个世界中的一部分。
如果妻子还冷落他,指责他,他也会对自己的婚姻失望。
虽然67%的女性在孩子出生后对婚姻关系不满,但有33%的女性仍然对婚姻关系满意,甚至有人说感觉自己婚姻从没像有了孩子之后那么好。
这些幸福家庭的秘诀是什么?
秘诀可能只有一个,就是:丈夫尽快赶上妻子身份变化的步伐,快快承担起“父亲”的责任。
这个身份转变的关键期,就在孩子刚出生那几年,尤其是孩子出生后第一年。
2014年一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的脑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种身份转变对男性的影响。研究者发现,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父亲的大脑会发生变化。
在亲自照顾孩子过程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大脑中的“哺育网络”都会被激活,这个网络被激活的人会显示出“母性”。
这意味着,“母性”并非女性独有。有趣的是,当孩子母亲在周围的时候,父亲的这个“母性”脑回路似乎就关闭了。
研究者说,丈夫这个“大脑回路的活跃程度”,与丈夫“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成正比。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长,活跃程度越高。
关于如何让丈夫在关键期内快快转变成“父亲”,这里有一些建议。
第一,如果正计划要孩子,妻子和丈夫就要提前建立“父母团队”,最好提前同步。
第二,别把丈夫踢出抚养孩子的团队。
妻子可能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解育儿知识,当孩子出生后,妻子已经像个“专家”,而丈夫还是“门外汉”。
当妻子看见丈夫“不达标”的照顾行为,会忍不住指责和命令丈夫,然后自己接过照顾孩子的任务。
如果看见丈夫做的不好的地方,可以温和地给与建议,指责只会让丈夫更不自信,更加不愿参与到抚养孩子的任务中。
第三,给丈夫一些时间单独照顾孩子。这样做不仅是让丈夫独立照顾孩子,也给妻子一些休息时间。
第四,如果有时能有人帮这对夫妻照顾孩子,夫妻要利用这段时间单独相处,约会也好,聊天也好,继续维持自己的情感纽带。他们之间不仅仅只有一个孩子。
如果夫妻已经错过了这个关键期怎么办?
首先,妻子要放弃时时刻刻当孩子抚养“权威”的身份,至少,划分一部分照顾孩子的责任给丈夫。
多给丈夫照顾孩子的建议,多和丈夫聊聊孩子的喜好,性格,少指责。
其次,给丈夫和孩子制造单独相处的机会,不要参与其中。
最后,让丈夫和孩子学会拥抱彼此。如果孩子还小,让丈夫多抱抱孩子。
疏远的父子或者父女,往往也缺少身体的接触,孩子从小肌肤接触到的都是母亲,而肢体接触是打开情感的重要开关。
如果不改变,丈夫只会离妻儿越来越远,而妻子只会越来越累。
改变的过程需要耐心。
而改变的效果,会令一个家庭收益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