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把“讲道理”当成教育,这几乎是家长们的通病,要纠正!

出处:本站整理日期:2022-04-27 22:04:54编辑:西西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被正面推崇。但人们也往往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有位家长说她7岁的女儿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就偏去做,她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却不听,惹得家长常发脾气。她知道打骂孩子不对,但不知该怎么办。

我让她举个孩子如何不听话的例子,她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家住公寓楼五层,没有电梯,走楼梯上下。最近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妈妈不允许孩子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那样会把衣服弄脏磨坏。

但再一次下楼时,孩子又那样,屡说屡犯,家长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孩子当着家长的面不敢那样做了,却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样下楼,衣服袖子下面经常是脏脏的。

陈述完事情后,家长用失望的口气加一句:“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别的孩子懂事,我其实挺尊重她的,不知给她讲了多少道理,可她好像一句也不听。 ”

我对家长说:“你既然已经发现讲道理没用,那至少说明在这件事上,讲道理是不对的,发现不对,就应该立即停止。”家长一脸迷惑,情绪上略有抵触地问我:“讲道理不对吗?那该怎么教育她呢? ”

我说:“很简单,回家找两块抹布,你和孩子一人一块,自上而下把楼梯扶手擦干净,既做了公益,又满足了孩子手脚并用下楼的乐趣,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家长一听,恍然大悟!我怎么就光想着给她讲道理呢?

这位家长之所以没想到,应该在于她一直以来只注意了自己如何说得“有道理”,没去想自己做得多么没道理。

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维惯性

从小在家庭、学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会成为讲道理爱好者。

一位家长说他在没孩子时,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觉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无能。他自己有了儿子后,遇到问题,总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发现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来越行不通了。周围又不时地有人对他说,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必须服从,不行就动用武力。

所以,有两次他和孩子发生冲突,真的没能控制住,对孩子动了手。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黔驴技穷,也堕落为自己曾经不齿的那类家长了。

思想家卢梭说过:

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这三种办法恰是很多家长最习惯、运用最纯熟的模式。

还有一位家长,说他4岁的孩子有两个毛病,一是不听话,一是爱哭。问我怎么办。我让他举出最近的一个不听话的例子。

他说孩子这几天总是在晚上临睡觉前要下楼玩,无论家长怎么给他讲外面天黑了,小朋友都回家了,明天再玩之类的话,孩子都不听,就是哭着要下楼。我说,你说的两个毛病其实是一个,可以一起解决。

从今天开始,一切事情尽量听孩子的。如果他临睡前想下楼,你就辛苦点,抱他下楼,他想在楼下待多长时间,就待多长时间,在其他事情上也采取类似的做法。

家长有些吃惊,很顾虑的样子,但回去还是按着我说的做了,结果让他意想不到。

他后来告诉我,当天孩子在临睡前又要下楼,家长没说什么,愉快地给他穿好衣服,带他下去。外面很黑,冷风嗖嗖的,楼下空无一人,他刚把孩子放地上,孩子就要他抱着回家。

家长故意说既然下来了,多待一会儿吧。孩子说什么也不肯多待,说想回家睡觉。回家后,孩子一下变得很听话,让刷牙就刷牙,让脱衣服就脱衣服。

其他的一些小事上,家长也都少说多做,尽可能倾听孩子的意见,结果孩子哭闹大大减少。

讲道理孩子不听,不妨换个做法

大家要牢记一个法则:重复旧的做法只能得到旧的结果。

比如我们和孩子讲道理孩子不听,重复这个做法,哪怕说破天孩子依然也不会听。当然,家长可以直接给孩子讲一些正确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不听,就应该考虑换一种做法。

实践证明:
想要孩子接受一个观点,从情绪上入手最容易。通过问答的方式,调动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

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
有位妈妈说在儿子3岁前,她上卫生间不注意关门,孩子经常跟进来。后来她觉得孩子越来越懂事了,让他看到自己蹲马桶的样子不好,就不再允许孩子跟进来,孩子不听,非跟进来不可。

妈妈很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总没什么效果,妈妈只好强行把门闩上,孩子每次都在外面拍打着门,哭得声嘶力竭,有一次甚至哭吐了。

从此,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妈妈去卫生间这件事上,即使他正和姥姥玩着,或正在看电视,妈妈想悄悄地溜进卫生间时,他不知为什么总能发现,会马上丢下正做的事,冲过来高喊“不让妈妈上厕所”。

这位妈妈非常发愁,每天上厕所成了一件警察抓小偷的较量,感觉真是累人。

我对她说,既然前面已讲过道理,没用就不要再讲了。换一种方法,用问问题的方式来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效果也许更好。我建议她问孩子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不让妈妈去卫生间,那你觉得妈妈尿裤子里好还是尿马桶里好?”大多数孩子第一问就可解决问题,他们会很快判断出来,尿裤子不好。

孩子一旦给出这个答案,多半不会再阻拦妈妈去卫生间。个别孩子,因为和家长为这事拧巴了挺长一段时间,可能会故意别扭着回答,说尿裤子好,那么接下来家长问第二个问题。

“你喜欢妈妈高兴,还是喜欢妈妈不高兴?”一般情况下,孩子肯定会选择喜欢妈妈高兴。

就像父母本能地会爱孩子,孩子也会本能地爱父母,愿意讨好父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几乎很少有孩子会选择要妈妈不高兴。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将不正确的部分用自己的选择改变过来。

让孩子重新做出正确选择,对孩子的回答要真诚地表示出愉快,并要夸赞孩子。

然后让孩子在外面等着,并给他一个期待,让他看看一会儿妈妈出来后,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他一下就会接受且明白这个道理。

对一个幼儿来说,只要有一两次,他体会到正确选择的快乐,看到妈妈因为自己的选择而高兴,正面心理得到强化,问题多半就解决了。

万一你的孩子实在是特别,到这里还不行,固执地选择要妈妈不高兴,那继续问第三个问题。“你希望妈妈只是今天不高兴,还是明天也不高兴?”

几乎没有哪个幼儿会继续选择让妈妈不高兴,只要他选择了明天要妈妈高兴,事情就又可以回到第一个问题上,按前面的套路来解决。

最意外的是孩子继续选择明天也不让妈妈高兴,妈妈在第二天可以接着问同一个问题:妈妈今天因为不能正常上卫生间不高兴了,你希望明天妈妈高兴吗?

家长问话的态度拿捏好,要平和而真诚。夸张的口气会误导孩子,让他以为这只是个游戏,故意做出错误的选择,以延长游戏时间。

当然更不能表示出生气,那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坏,刺激其负面心理。只要孩子感觉妈妈内心没有恨意,他绝不可能一直要妈妈不高兴。

这位妈妈后来告诉我,她问到第二问,问题就解决了,很有效。

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

做“不讲道理”的家长,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

01、“讲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讲点什么道理,必须首先确认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

经常有心口不一的家长,比如有的家长明明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斤斤计较,向我讨教的问题却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在意分数?

02、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

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比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必在学习上帮助别的同学,给别人讲题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被别人超过。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想要给孩子讲出能让他飞翔的道理,家长自己就要具有蓝天的胸怀和高度。如果感觉自己的高度不够,不知道该如何说,什么也不说总比胡说好得多。

03、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很直接,三句话不对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就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讲道理”,而是不讲理了。

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却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为。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遮羞布。这简直是强盗逻辑,矫情得十分了得,是更深层面的不讲理。

“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

总之,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卢梭说过: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

有气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种语言的,他通过这种语言,能说服人心,作出行动。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道理。这就是教育的道理。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