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儿子早就问过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
-
我不用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并非我买不起。我用的国产手机已经实现了我所需要的所有功能,且性能稳定,我很喜欢。选择什么样的品牌,纯属个人喜好。
-
的确有很多很多人比我有钱,我也希望自己有很多钱,但钱不是我唯一的目标,我还有更多的追求,我一直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
-
每个人的追求和喜好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没必要和别人攀比。喜欢什么,就靠自己去争取。
我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经年累月,我在自己热爱的写作道路上孜孜以求,从未懈怠。
儿子很小的时候,老师问他们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他毫不犹豫地说妈妈是写文章的。
当时因为小,他对职业什么的并不了解,也不知道我每天上班在做些什么,但他见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写文章,于是自然而然地就这样说了。
我经常在周末带儿子一起去邮局领取稿费,回家要经过一家鸡排店,每次,我都会用稿费请他吃他爱吃的鸡排。
他总是一边吃一边啧啧赞叹:“太好吃了!妈妈,你真棒,我长大后也要发表文章。”
我笑着摸摸他的脑袋,鼓励他:“好啊!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看书,多练笔,加油哦,我看好你!”
离鸡排店不远,就是图书馆,买好鸡排,他就要我陪他去借书。每次都借厚厚一摞书回家,电视也不看了,手机也不玩了,马上聚精会神地看起书来。
儿子读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他突然递给我一个本子,让我瞧瞧。我莫名其妙地翻开,发现竟然是他写的一篇日记。
那时,他会写的字很有限,很多字词都是用拼音代替的,也不会分段,句子啰啰嗦嗦,磕磕巴巴,但他将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的形式清楚地表达出来了。
我反复看了几遍,激动地一把将他搂在怀里。我亲爱的宝贝啊,没人要求他写日记,他竟利用课间休息主动写了人生中的第一篇日记!
我用红笔在下面郑重地写下了评语,给予了肯定,鼓励他继续加油。
受到鼓舞后,他开始坚持写日记,内容越来越丰富,语言越来越流畅。我继续在下面写评语,循序渐进地指出他欠缺的地方,让他逐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要素、段落、主题、意义等。
到二年级时,语文老师要求他们写日记。很多孩子从没写过日记,痛苦不堪,而儿子却很轻松。老师表扬他的日记已经达到了三四年级的水平,大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
去年元旦,本地电视台对我进行了采访,因为内容涉及到我写的一个育儿系列,我便将儿子也带去了,顺便让他长长见识。
访谈中,记者让我谈看过的一些书目,我说了一些自己曾看过的中外名著。回家后,儿子追着我问那些书,我就告诉他,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然后,多读世界名著,吸收文学的精华、文化的精华,了解丰富的世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提升。
不久后,他真的跑到图书馆借来了少儿简易版的四大名著,摆在床头,每天睡觉前进行阅读。
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力,而父母,首当其冲地成为其模仿对象,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在他们眼里,父母都是了不起的人,父母做什么,他们也想去模仿。
父母要好好抓住这个时机,用实际行动,给孩子以正面积极的影响。
见过一些父母,冠冕堂皇地对孩子讲着大道理,比如:宝贝,你要用功读书呀!你要努力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
转过身,自己却躺在沙发上看肥皂剧,一看就是半天,一追就是上百集;或者约上几个人搓麻将,一搓就是大半夜,天天搓,年年搓。
你的行为,与你的言论完全背道而驰。你的行为,孩子都看在眼里,既然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那么,你要孩子学习你的言还是行?
你在大把大把地浪费时间,凭什么让孩子珍惜光阴?你不努力,凭什么让孩子努力?
《父母规》中提到了“身正教”:
其身正,不令行,身不正,令不从。
已不欲,勿施子,己未达,勿迫子。
言与行,要合一,若不合,则失尊。
自己做到了,不需过多言语,孩子也会去做。自己做不到,即使强迫,孩子也不会听从。身为父母,要做到言行一致,起到榜样的作用。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高举着教条,利用权威,强迫孩子服从,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
与其喋喋不休地说教,还不如自己努力给孩子看,给孩子树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