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是个很有商业头脑、事业大成的成功人士,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他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李嘉诚把阅读这件事当成了每天的必修课:读书是我最大的享受,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无论多疲惫,每晚我总会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每当午夜醒来,书本不是搁在我胸前就是落在我身旁。
不知妈妈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因为孩子的闹腾,一整天下来,又累又烦,自己的事没几样能完成的。越想越气,情绪越来越不稳定,然后一时没控制住将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再然后孩子不安地哭了,再再然后妈妈又不再耐烦。这仿佛一个魔咒,情绪失控的妈妈在一个死循环里转着。
为人父母,就想把自己最好的都给孩子。只要孩子高兴,当爸妈的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宠爱孩子,已经成为人的一种本能与心理需求,甚至把好的资源花在自己身上,会感到“浪费”。
孩儿生到咱家,就想给他最好的教育,尤其是男孩子。穷养男,富养女,但男孩的教育不是穷养就够了。在不同的时期,妈妈该做什么,爸爸的言传身教该在什么时候登场,都跟女孩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家有男宝或者想要个男孩,这些事,你要知道。
宝宝快两岁了,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喜欢和任何除妈妈之外的人身体接触,问这种担心有没有必要?所以今天决定写一篇关于宝宝早期的社交发展。
最好的教育是:先懂道理,再学知识,一位朋友的弟弟刚参加完高考,估分最乐观也只能上个专科,这些天一直在家里大闹,说专科读了没有用,让当教师的姐姐必须想办法弄进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级复读一年。
说得极端一点,只要能肩负起这四个责任,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从事什么工作,都能活得下去。然而,如此重要的做人道理,学校却完全没有教,只能由父母来教导孩子了。
有一个这样的笑话。一位父亲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拿出考了零分的试卷,暴怒之下,将孩子一顿乱打。过了几天,父亲回家又看到一张考了两分的试卷,不由分说,又把孩子抓来暴打一顿。
孩子从小会说话,到底多重要。好友说了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她带孩子去一个邻居家串门,结果正好赶上邻居家二宝拉粑粑,熊孩子张嘴就说:你家怎么这么脏这么臭,好恶心!还捂住鼻子,一脸嫌弃。
也许很多父母都觉得3-6岁的小孩子太小,谈不上什么自尊心,孩子如果有错,一定要及时批评,即使当着别人的面。殊不知,小小孩子其实也是有自尊心的,一旦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便会让孩子感到难堪,差耻。
先表明我的观点,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的这种教育方法,是不合适且没有必要的。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感受到爱,一方面又害怕把孩子宠坏,于是就有了“慈母严父”这种教育模式。短期来看,效果显著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教育方式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衍生出很多不好的后果。
3-8岁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里给予适当的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期掌握好的宝贝往往也能更聪明伶俐。那么,宝贝的关键期你了解吗?
上周末去朋友家,进门前朋友再三说:“家里乱,没来及收拾,别介意”。进门后才发现,她家绝对可以用“无从下脚”来形容。“家里有孩子,没办法,太乱了”。我简直太理解她了。自从有了娃,根本不想有外人来家,收拾屋子就累半死,整洁不了多会儿,马上被娃弄的原形毕露。
兴于诗 ,立于礼 , 成于乐。分享给我的朋友们,愿每一个教育的契机,我们都会准确把握。好爸妈胜过好老师!这篇教男人如何带孩子的好文!转给爸爸们看!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这份爱中不仅要包含理智与宽存,更应松紧有度,要为儿女们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使他们的行为有章可循。
英国教育专家马丁·洛森说:“如果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终生都将获益。”早在多年前,在英国就有专家向国会递交报告,建议政府制定法律禁止家长让年龄低于3岁的儿童看电视。
懂事就仿佛是一把双刃剑,让孩子过早的获得世俗意义上的乖巧、称赞,看似是好事,可是过早的懂事却容易折损孩子追求自我的动力,过早的陷入世俗价值观的体系里,而这可能是可贵的创造力和自我意识折损的最大原因。
“这个玩具是我的,你不可以碰!”“这是我的椅子,只有我可以坐上去!”“不许吃我的零食,还给我,啊呜呜呜~”